本文为文化学课程论文大纲,主要观点是智能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传播载体,具有像报纸、电视等载体一样的文化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产业价值。
关键词:智能手机;文化学;文化产业
文化学是研究文化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与本质、文化共性与个性、文化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文化物质载体与文化现象等。智能手机是兴起于21世纪初期的一种交流传播载体,也引发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正如19世纪的报纸、20世纪的电影电视在所处年代有着重要的文化学意义、文化产业价值一样,21世纪的智能手机有着重要的文化学意义;通过对智能手机文化学意义的研究,也能得出其文化产业价值。
1智能手机使用现状
1.1作为文化载体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中心调研,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智能手机终端网民比例高达83.4%,达5.27亿人。随着智能手机价格降低,这一数据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使智能手机的影响远超包括报纸、电视在内的任何一种文化传播交流工具。
1.2作为文化现象的智能手机使用率高
我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手机使用粘度较高,根据调查,87.8%的手机用户每天至少使用智能手机的网络服务1次,每天上网4小时的重度用户占比36.4%。在生活、娱乐、学习中重度依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2.对智能手机的文化学意义与文化产业价值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2.1智能手机影响人们的认识方法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媒介即隐喻”,工具对应着相应的认识论,印刷有着印刷文化的认识论,电视有着电视文化的认识论。那么,智能手机作为一种工具,也应当对应着具有其特色的认识论。认识论是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等进行研究,智能手机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研究意义重大。
2.2智能手机有着传播作用
智能手机如同报纸和电视,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智能手机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传播属性。传播又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对智能手机的文化学意义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3.智能手机的文化学意义
智能手机在本质上来讲,是21世纪科技化、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学含义:传统结构的解构,实用主义、信息化……而智能手机完全体现出了这些意义:智能手机继承了报纸和电视的娱乐化,意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找不到土壤,为吸引注意力的恶搞、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屏幕,一切都被解构;人与人、人与物连接,信息传播速率达到极致,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各种形态,最大化地提升传播效果。
文化对人的最深刻的影响,是对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今手机已经完全做到这一点。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虚拟化的人需要靠标签符号被认识、靠线上书面文字交流被认同;手机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移动办公俨然为办公文化添加了新内涵,随时随地刷手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4.智能手机的文化产业价值
文化产业是生产、流通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服务的产业。智能手机在文化产业中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出版发行等信息版权服务、周边层——文化硬件载体生产,在文化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4.1智能手机的文化产业生产价值
智能手机具有拍摄、写文字等功能,使内容生产变得全民化,文化创作不再是部分公司、专业人员的专利,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家、摄影师、作家,这将极大影响文化产品的生产。
4.2智能手机的文化产业流通价值
智能手机依托现代科技,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成功实现了个人隐私数据的商业化,这意味着文化产品生产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实现文化产品在流通中的精准投放。
4.3智能手机的文化产业消费价值
智能手机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获取眼球、获取现实社会获取不到的认同感,文化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应当考虑到手机对消费的这一影响。
如同电视和报纸引发了文化学的研究,也形成了极为壮阔的文化产业,创造了极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我们也应关注智能手机的文化学意义和文化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