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当成十年用
“我本科毕业就‘失学’了,开始做 VC 。”
北大理工科毕业的 Tan 笑着说。
这里8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读研或出国深造,像 Tan 这样直接就业的,可能会被误认为没考上研,也没申上好学校,同学问起时,他就会开玩笑说:“失学了呗”。
Tan 不喜欢理科,他从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借助师兄的推荐,进入了一家小券商里帮领导打杂。
第二份实习是行研,每天在电脑浏览器上拿到各种数据,填到 Excel 表格里。刚开始,光是查找信息和修复因为死机而丢失的数据就已经耗掉了 Tan 所有的工作时间。
但他想知道更多,他强迫症似的狂按 Ctrl+S ,每次做任务都给自己设一个早半小时的死线,换了很多种方式跟老师说“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希望老师可以让他参与后面的数据分析。
或者是比一般的实习生懂的多一点,或者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项目,或者是“老师”的人脉资源,或者是响亮的公司名字,Tan 从每一份实习里都拿到一些筹码,用以交换下一个更大的机会。
到大学毕业时,Tan顺利完成学业,在券商、行研、PE、VC 都有过一些扎实的工作经验,同时有4年的竞赛培训经验,手里拿着一个不错的 VC 投资经理 offer 。
做完这些事情,Tan 仅仅用了四年。
边缘光华人的“80分”活法
Jacklyn 毕业于北大光华,她在高中就想得很清楚,自己要去投行工作,不读研。
本科毕业就去顶尖投行工作,即使对于北大光华的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走进这个光环里的第一天,Jacklyn 就大概知道了她的大学四年要怎么过:
大一找到第一份实习;
大二至少要有过四大的实习经历;
大三去国外交换,暑假做 Summer intern ,争取拿到正职的 Return offer ;
大四继续在顶尖的金融机构里寻求机会。
没有证券公司会要一个白纸一样的大一学生。Jacklyn的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做设计。在最初进入职场的这6个月里,她在公司团建时给同事拍很多合照,包办后期修图;晚上下课后接需求,第二天上班就要交付。
大二开学 Jacklyn 才找到她的第一份专业相关的实习。在这家中规中矩的券商里,她花7、8个小时做的报告因为其他实习生的失误最终作废,到月底时,几乎整个组的发票都会堆到她的桌子上,要贴一个上午。
从大一到大四毕业,Jacklyn 觉得自己是一个挺“边缘”的光华人。
她的同学里,有的人刚上大一,简历上就已经有几份知名券商的实习;有的人上课穿着商务小衬衫,一下课就脚步匆匆赶场去实习单位;有的人拼尽全力学习,每次考试名列前茅。
Jacklyn 的成绩在40人的班里排第10到15名左右,我问她,从小读最好的学校,在最好的学校里依然保持年级前5,上了大学却考不到班里前10,不会不甘心吗?
Jacklyn 说:
“那是我活该啊。”
Jacklyn 心里非常清楚,跟拥有最好资源的大学生比赛,自己手里的牌其实一般:
不是一个通宵两晚就能把教材读透的“大神”,
家里没有资源为她在北京找到一份酷炫的实习,
性格说不上圆滑,也不敢厚着脸皮去“ Social ”。
拿着这些牌,背着本科毕业进顶尖投行的目标,她知道自己即使每天晚上学习到2点,也只能有80分的活法——
拿一个80以上,90未满的学习成绩,没多少玩社团的时间,在一份接一份机械工作的实习中,爬上一个叫“梦想”的山顶。
上学还是“失学”?
北大2016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北大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中,光华管理学院学生的就业(包括已确定就业和待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占43.6%,而全校本科生的就业比例只有18.9%。金融行业的就业导向性更强,光华管理学院的就业比例已经是全校最高。
图片来源:2016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隔壁理工科强势的清华,本科生整体就业比例只有16%左右。
这两个就业比例有多低?麦可思研究院在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届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达91.8%。
图片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在就业比例这一个数据上,北大清华在严重“拖后腿”。
数据背后,隐藏的也许是高校的价值倾向。
一个南开大学毕业的师姐常常说起这个她印象深刻的画面:
在本科生毕业晚会上,接受主持人采访的学生清一色都是保研北大清华,或者申请到耶鲁哈佛进修,没有人提到就业。
师姐毕业那年,南开的本科生就业比例大概是43%。
图片来源:2016南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这个比例比清北复交的要“正常”很多,但能在毕业晚会上拿到话筒发言的,多是最“优秀”的毕业生——对于校方来说,到最好的学校去读研,比拿到理想的工作 offer 的学生更加“优秀”。
毕业时,Tan 申请了沈同奖学金。他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实习经历时,台下第一排的教授集体黑了脸。但他的拼搏故事,获得了在场学生的掌声。
因为他勇气可嘉:
放弃了高中老师许诺的“高考之后”的自由,继续把时间塞满;
在一无所有的18岁,去争取一些力不能及的机会;
不再纠结普世价值里对于“好学生”的认识,去做一个自己真正想做的人。
读研还是工作?在课余时间,应该学习、做社团还是去实习?每一代大学生都曾在这些问题上纠结过。
Jacklyn 和 Tan 这样的“失学”青年,选择了去实习,因为他们早早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就是在金融街某间敞亮的办公室里忙到天昏地暗。
有的人选择学习,在实验室里摆弄着烧杯,在显微镜里看世界,能让他们觉得痛快。
他们身上真正的光环,不在于很早认清方向,也不在于选中了别人眼里最好的那条路,而在于,就像 Jacklyn 说的,她清楚知道自己得到了一些,是顺利,得不到一些,是“活该”。
不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办公室,只要是向着目标做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都值得嘉奖。
在纠结和羡慕中徘徊时,永远告诉自己:
定数是以后的事,努力永远属于当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