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肆玥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今天这一章,是发生在子贡和孔子之间的一段师生对话。
子贡说:一个贫穷的人,如果å做到了不阿谀奉承,也不巴结讨好人;一个富人,也不狂妄自大,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还可以吧,不过这还不如那些虽然身处贫贱却依然充实而快乐的人,或者那些虽然家财万贯却依旧热爱学习提升自己涵养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关于玉器加工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么一句,咱俩现在这样对修养境界的不断提高,也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啊,你现在不错了啊!我现在可以和你深入地讨论《诗经》了;因为我现在跟你说个事儿,你都能拓展思路举一反三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在第一个回合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子贡认为,穷人对富人不谄媚,富人也不因为有钱就不可一世,欺压穷人,这修养和境界就已经不错了。
但是孔子的境界更高,孔子追求的是你不管贫穷或富裕,“乐”和“好礼”都是发自内心的享受,而不是刻意表现。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气质,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为之。
从历史上来看,子贡的家境其实很不错了,他擅长经商,可谓财源滚滚,甚至有时孔子的整个团队都要靠他的财力来支撑。他这样能做到富而不骄,自己有钱,并且还能为出身贫寒的人着想,其实真的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可以说非常可贵了。
但孔子的标准是更高的,他就对子贡说,但是这还不够,还要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贫而乐,富而好礼”。
这里的乐,我们可以回应到《学而篇》开篇就提到的那个“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是另一种乐。
在孔子那个年代,说白了大家都是出生于贫寒之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如果一个人能够突破环境的束缚,逆流而上,追求真知,内心就能感到充实的快乐。这样的人,才更值得敬重。
孔子一直在倡导的这种君子人格,他在以“礼”治人,同时以“礼”治国。而“礼”,无关乎贫富贵贱,只在于内心本能地善待他人。
穷人也要有自己的尊严、体面和坚持;而富的人,则更应担起能者多劳的担子,以“礼”之道对待这个世界。
“穷人思维”里,有个悖论,说“一个人有钱就变坏”,其实孔子在这里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标准,说富人值得尊重的并不是财富,而是“礼”。
虽然传统的中国旧社会里,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但这也并不能代表全部,历史上依然有不少富人一生积德行善,想必他们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孔子“富而好礼”的影响。
“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句话,就是放到我们今天也同样适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个社会的阶级里,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回到孔子和子贡的下一回合对话。
子贡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就背出了《诗经》中学过的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下,孔子高兴坏了,因为子贡平常总是孔子学生里面受被批评的那一个。
而这一次,孔子喊着弟子的名字说,赐啊,我现在已经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跟你说一,你就能反三,真是了不起啊!
这里的“赐”,是子贡的名。古人的字和名是有讲究的,这个赏赐的“赐”跟子贡的“贡”字很有意思:贡是下级晚辈敬奉东西给上级,赐是长辈上级送东西给晚辈,意义有联系又是相对的。
我们如果单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句话,你可能有点糊涂,不太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地表扬子贡呢?
回到《诗经》,“切磋”、“琢磨”这两个词,是指加工象牙、玉器的工艺手法。出自《卫风·淇澳》,全诗三节,其中有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首诗是表达一个女子对贵族青年的敬仰和爱慕。诗中的君子,品德高贵,风度翩翩,庄重大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君子自我修炼,要像加工象牙玉器那么精益求精。
孔子一说完“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就能马上想起这首诗来,足以见得他真的理解了孔子的话,就是对君子的一个高标准要求,所以他很难得地得到了孔子称赞。
一个老师,如果能看见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卓越成就,其实是比看到他在知识上有建树更为高兴的。
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就像软件,而知识体系其实只是硬件。硬件组装好之后,其实是软件让这个设备活了起来。
人生的境界,你现在在哪一层,又是什么段位呢?
珍惜身边那些不断带给你思维变革,拔高你层次,影响你格局的人吧!
END
作者介绍
肆玥,一只闲不住的懒虫,写生活所感;一个放肆的丫头,行读书所思;一个越来越没能耐的超现实派理想主义者;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重度焦虑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