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春秋时期,在今天钱塘江以南的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被称为越。越族生活地区丘陵纵横、山高林密,越族由于地理上的隔绝,逐渐分化为无数个小部落,被统称为百越。“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他们的分布范围极广,但是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人类聚落,以至于他们的文明很落后,但是艰苦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越人坚韧顽强顽强、悍不畏死的性格。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在春秋初期他们就在会稽山建立了一个叫越国的政权。受限于生产力低下,他们的一直都是小透明的存在。
在越国首领允常执政时期越国迎来了大发展,他们的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国家快速的强大起来。而这种飞跃式的发展并不是他们的自我演化,而是来自外部的支持。越国的这次大发展源自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在约公元前640年,郑国的郑穆公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这个女孩生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极了。后来郑穆公把这个女儿嫁给陈国的司马夏御叔为妻,所以后世人都称这个女人为夏姬。夏姬还有一个外号“中国的海伦”,她一生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总之倾国倾城对他来说并不算夸张。她的其他事迹本文就不展开了,只记录跟越国相关的故事。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讨伐陈国的夏徵舒,战后夏徵舒被处死,夏姬被带到楚庄王身前。楚庄王看到美艳绝伦的夏姬也动心了,准备纳入后宫。当时楚国大臣巫臣也觊觎夏姬的美色,如果让楚庄王把夏姬收了,他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巫臣跟楚庄王说:“老大,这个女人碰不得,跟她有关系的男人都不得好死。您富有四海,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何必非得要她呢?”一心搞事业的楚庄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将夏姬赏赐给丧偶的大将连尹襄老当老婆,连尹襄老欢天喜地的带着夏姬回家了。可是巫臣就郁闷了,原本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战功楚庄王会把夏姬赏给自己,没想到让连尹襄老截胡了,他虽然很不爽但是很无奈,只能再找其他机会。
也许是心心念念必有回响吧,机会很快就来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97年,连尹襄老在晋楚邲之战中战死,尸体没有抢回来。听到连尹襄老已死,巫臣这次不装了,立刻开始准备聘礼,到处宣扬自己要娶寡居的夏姬。可是他这边媒人还没找好,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不顾人伦,就强行把夏姬给“烝”了。眼看又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巫臣赶紧派人私下联络了夏姬,说自己对她倾慕已久,问她是否愿意跟自己私奔。也许是实在受不了黑要罔顾人伦,也许是夏姬实在是看不上黑要,也许是夏姬真的爱上了巫臣,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吧,夏姬同意了跟巫臣私奔的请求。
于是俩人按照计划,夏姬去跟楚庄王说,自己太爱老公连尹襄老了,自己愿意回娘家郑国想办法把老公连尹襄老的尸体弄回来,因为邲之战的战场就在郑国境内。同时作为郑国公主的夏姬愿意作为楚、郑两国的友好大使,修复两国的外交关系。楚庄王立刻就同意了,因为他实在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经历大败的他急于用一切办法挽回因邲之战战败带来的负面影响。临行前,夏姬对送她出发的楚国代表说:“得不到我老公连尹襄老的尸体我就不回来了。”结果夏姬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楚国。当然夏姬回不回楚国对已经焦头烂额的楚国来说是无所谓的。当然我们不好揣测连尹襄老儿子黑要的心理阴影面积的面积。
足足过了九年,也就是在公元589年,一直在寻找机会离开楚国的巫臣终于等来了机会。随着楚国霸权的丢失,晋国在军事和外交中疯狂的挤压楚国的生存空间。楚国为了摆脱眼前的不利局面,就需要派人联络齐国共同对抗晋国。巫臣争取到了这次外交活动的负责权,临行前巫臣将家里的金银细软全部打包装车。当完成出使齐国任务之后,巫臣特意取到郑国返程。到了郑国之后,他让副使带着齐国给楚国的礼物以及自己的辞职信回国交差,他本人则把自己携带的金银细软作为彩礼求娶夏姬。已经年逾四旬的夏姬被巫臣感动了,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长情的男人,于是不顾危险、抛弃了公主的优渥稳定的生活嫁给了巫臣。巫臣明白自己的叛国行为一定会招来楚国的报复,而郑国又离楚国太近,留在郑国极其危险。天下各国可以跟楚国抗衡的只有西方的秦国、北方的晋国和东方的齐国。原本巫臣是想去齐国的,可是走到半路就收到齐国战败的消息,于是巫臣决定带着夏姬投靠楚国的老对手晋国。
晋景公听说天下闻名的巫臣前来投靠自己,非常高兴,当场就任命巫臣为邢大夫,并将邢地封给他做采邑。巫臣和夏姬就在晋国定居下来,年过四旬的夏姬至少给巫臣又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孩长得像母亲夏姬一样漂亮,后来嫁给了晋国名臣羊舌肸,也就是叔向,给叔向生了一个叫羊舌食我的儿子。不得不说夏姬一辈子都魅力四射,这辈子算是没白活。这个故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只能算是一个花边新闻,跟越国更是扯不上关系。接下来就是反转,看看这次花边新闻是怎么影响国际形势的。
楚共王听说巫臣不但背叛自己,还跳槽到老对手晋国做了高管,一怒之下就把巫臣留在楚国的家人给满门抄斩了。巫臣听说这个惨剧之后,非常愤怒,发誓要让楚国从此疲于奔命,以报灭门之仇。于是深知楚国底细的他给给晋景公建议,增强吴国的实力,让吴国从背后捅楚国的屁股。晋景公一听这个主意好,于是给了巫臣三十辆战车约合两千人,巫臣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驾驶战车。
吴国在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这里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但是在春秋时期,这里由于地处长江下游入海口,地貌以丘陵为主,濒临大海导致很多土地不适合耕种,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在这里的东南夷人性情彪悍,轻死好战。落后野蛮的吴国一直是让楚国头疼的对手,并不是楚国打不过吴国,而是因为攻打吴国的成本过高,就跟农耕文明攻打游牧民族一样。相对于楚国来说,攻打吴国是一件不划算的行为,吴国的土地贫瘠,夺取吴国的收益很难弥补高昂的军费开支,即使占领了吴国的领土也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进行开发。而且吴国人是很难同化的,因为楚国人的祖先是生活在长江中游的南蛮人,吴国的祖先是东夷人,两国百姓语言风俗都不一样,很难同化融合。在同等条件下,楚国出兵中原攻打华夏各国就划算的多,华夏各国经济发达、土地都是经过常年开发的熟地,楚国出兵获胜,不但可以掠夺无数的财富,而且掠夺来的百姓要么是成熟的农民,要么就是技艺精湛的工匠,收益远远大于支出。所以楚国对待吴国这种又穷又横的邻居的无休无止的骚扰,采取的策略跟农耕民族对待游牧民族的策略差不多,就是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关隘堡垒,以最低的代价防守即可,其中吴楚之间最著名的关隘就是昭关。
巫臣到了吴国之后手把手教吴国人提升战斗力,还把吴国这个传统的夷族纳入了华夏体系,作为华夏大管家的晋国人给吴国人找了一个华夏祖宗。据说周文王的两国伯父为了避免继承权之争,主动离开部落外出流浪。此时经过周王室的认证,周文王两国伯父太伯、仲雍最终落脚的地方就是吴国,他们主动“断发文身”融入到当地人,以至于几百年过去了,周天子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亲戚的存在。现在大家梳理家谱终于理清了彼此的亲戚关系,于是双方互派使者开始走亲戚,吴国开始融入到华夏民族大家庭。
当然吴国所处的国际形式让他们不得不极其的务实,自己的祖宗是谁不重要,自己是哪个民族也不重要,但是可以让自己的部众百姓吃饱饭很重要,特别是巫臣带来的先进的战争技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也让他们认识到华夏文明的先进。在成功加入华夏大家庭之后,吴国开始到华夏各国疯狂挖人,原本一些在家乡不入流的人到了吴国就成了专业人才了,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将缺乏农耕条件吴国的环太湖地区开发成了鱼米之乡,他们代来的先进的管理经验让原本处于部落制度下的吴国迅速建立起了更加先进的管理体系,国力爆发式提高,迅速崛起。巅峰时期,吴国吞并了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东夷部落以及楚国的附庸国。
巫臣到达吴国仅一年之后,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他们就开始对老对手楚国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逼得楚国司马子反与左尹子重成在一年之中七次往返于楚、吴战场。从此之后,楚国"无岁不有吴师",巫臣做到了让楚国疲于奔命。楚国很多大将都死于吴国人之手,其中就包括射手养由基。楚国被吴国死死的托在跟吴国人的纠缠当中。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楚国决定用魔法大败魔法,即大规模的支援首都在会稽的越国,让越国捅吴国的屁股。
在当时以会稽山为中心的越人建立了一个政权,取名越国。在楚国不断的支援之下,发展农业、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编织业等。在允常为首领时期国力逐渐强盛,走向对外扩张,史称“拓土始大”。到允常晚年时期,越国疆土南至句无(今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鄞(今宁波一带),西至姑蔑(今龙游一带),江西东北一部,算得上是一个强国了。越国也不负楚国所望,不停的进攻吴国,成了吴国的心腹之患,为楚国分担了不小的压力。吴国自寿梦开始称王,作为对手的越国在气势上也不能输给吴国,于是允常也开始自称越王。允常奠定了越国崛起的根基。
由于吴国成功的加入到华夏体系,于是允常也给自己找了一个华夏的祖宗。你们吴国人找周文王的伯父当祖宗,我们越国就要找更古老的。于是他们自称大禹的后代,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有庶子无余被分封到会稽做国君,无余也断发纹身主动融入当地的越人,我们越国人都是他的后代。从允常时期开始,跟楚国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吴王阖闾时期,允常就开始经常大规模进攻吴国。特别是在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子胥等人的帮助下,攻破楚国首都郢。允常则趁吴国主力在楚国的机会,大举入侵吴国。这也是吴国放弃吞并楚国,急于撤兵回国的原因之一。从此吴越两国战争越发的频繁。
公元前497年,阖闾趁越王允常死亡,勾践新君即位之际,大举入侵越国。勾践为了表现越国敢战之心,让勇士在阵前表演自杀,用以激发己方决死的勇气和震慑吴军。这招竟然起作用了,勾践在檇(zuì)李大败吴军,并击伤吴王阖闾,最终导致阖闾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96年病死。
吴王夫差即位,每天厉兵秣马时刻准备报仇。勾践听说之后,准备先发制人,主动攻打吴国。从楚国引进的人才范蠡赶紧劝勾践:“大王,战争的结果不可预料,需要谨慎对待。”勾践非常不屑:“别说了,我已经决定了,你执行就好了。”于是在公元前494年,勾践带兵攻打吴国,刚刚出丧期的吴王夫差一看,主动送上门来那还客气什么,带领吴国的精锐迎战,轻松的在夫椒击败勾践,勾践收拢五千残兵到会稽山负隅顽抗,吴军将勾践团团围困在一个小山包上。
在穷途末路之际,勾践召集群臣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勾践问范蠡:“范蠡,战前你建议我不要主动挑起战争,事实证明你是对的,你是大牛。现在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范蠡回到:“大王,现在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跪在地上叫吴国人爸爸,您本人最好可以去吴国做臣子,这样努力争取保留越国的存在。然后再说其他的事。”勾践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了,于是他说:“范蠡,你说的对,就这么办吧。”于是勾践派另一个从楚国引进的人才文种出使吴军,文种见到夫差的时候膝行顿首,以战败者的姿态跟夫差请求:“亡国之君勾践命令我文种前来觐见大王,只要能保留越国,勾践愿意到吴国做臣子,勾践的老婆愿意到吴国给您做妾。请您垂怜。”伍子胥赶紧站出来劝阻:“大王,现在是老天把越国送给您,万万不能答应勾践。”文种回去跟勾践说了这件事,勾践大怒,准备杀死老婆孩子、烧掉宝物跟吴国决一死战,宁可战死不做亡国奴。文种赶紧阻止勾践:“大王,我发现吴国的太宰伯嚭非常贪婪,请允许我去伯嚭那里试试,如果不成功咱们再说,您看可以吗?”勾践把所有的美女和宝物都拿出来,让文种带去贿赂伯嚭。果然伯嚭在收了文种的贿赂之后,就带着文种私下觐见了夫差。文种跟夫差说:“大王,文种此来是再次请求您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接受越国的宝物美女。如果您一定要灭掉越国,勾践就要杀掉老婆孩子、烧毁所有的宝物,带着五千敢死之士跟您决一死战,我想勾践虽然必死无疑,但是在我们越国人死干净之前,吴国人也不会好受。”伯嚭趁机向夫差建议:“大王,您如果接受越国为附庸国,这是对我们吴国最有利的。”伍子胥听说文种又来了,也第一时间赶过来:“大王,如果今天不趁机灭掉越国,以后您一定会后悔的。勾践是个有才能的君主,文种、范蠡都是良臣,他们以后一定会作乱的。”吴王夫差没有听阖闾的,而是接受了越国作为吴国的附庸国,带兵回国了。
虽然事后证明,伍子胥说的全都对,但是以这个理由劝夫差杀死勾践、灭掉吴国是不成立的。缺乏逻辑性,是典型的纯文人讨论朝政的话术。伍子胥建议灭掉越国的理由不是成破厉害,而是勾践君臣都是大牛,你今天不杀掉日后就是强有力的对手,这说的都是什么?就现在勾践、文种、范蠡的表现,都是一群怂包,根本看不到以后成为对手的可能,所以夫差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更现实一些,在对于吴国发展的规划上,伍子胥跟吴王夫差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伍子胥一直主张吴国要再稳扎稳打一些,越国跟吴国虽然有很深的仇恨,但是两国百姓语言习俗接近,只要用一两代人就可以完全融合,倒时候吴国的国力可以提升一大截。之所以要用一代人的时间,那是因为吴国完全吞并越国前期要承受彪悍的越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可能要陷入人民战争当中,但是只要一两代人的时间,对于越国有记忆的人死光了,吴国就可以将越国完全消化掉了。吴国吞并越国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越国在中原各国眼里是化外之地,吞并越国是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吴国可以闷声发大财,赢得相对宽松的外交环境。
但是夫差的战略是北上杀入中原,从宋、鲁、齐等国夺取开发程度更高的领土,回报是立竿见影的。夫差的理想是在他有生之年可以大大提高吴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而不是在跟穷乡僻壤的越国蛮族死磕。所以夫差执政期间玩命的修运河,打通长江到淮河、进而连通泗水,最终实现通过水路可以进入山东,这就弥补了缺少战马的劣势而发挥了吴国人擅长舟楫的优势。所以他对越国的期望只有两点:第一不要在自己出兵在外的时候来捅自己的屁股。第二可以按时给吴国缴纳保护费就可以了。
公元前492年,吴越达成投降协议之后,勾践让文种辅佐儿子管理国家,他自己带着老婆和范蠡到吴国给夫差做臣妾。越国百姓看到自己的君王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灭国,要去忍受如此奇耻大辱,他们非常悲痛,扶老携幼送将勾践送到吴越边境。勾践仰天长叹、怆然涕下,默默无言,向国人挥手作别。
到了吴国之后,夫差在阖闾坟旁给勾践修了一座石屋,让勾践夫妇以和范蠡居住。平时勾践就给夫差喂马,每当夫差出行,勾践就套上缰绳,跟几匹马一起给夫差拉车。勾践每天都默默忍受夫差的折辱而不敢表现出任何的不驯,甚至多次侮辱勾践的老婆,勾践也不敢进行任何的反抗。每天灰头土脸,跟奴隶无异的勾践逐渐让夫差放下戒心,此时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认为自己拿捏不住勾践这个窝囊男人。
两年后的一天夫差病了,范蠡跟勾践说:“大王,咱们返回越国的机会来了。以我的观察,夫差的病很快就会痊愈。如此这般就会让夫差对您彻底放松警惕,您趁机要求回国,他一定会允许。”于是勾践主动站出来,只要让自己尝一下夫差的粪便,他就可以帮夫差治病。勾践的话过于惊世骇俗,夫差觉得反正没什么损失,就让勾践尝了自己的便便,结果勾践说:“根据大王粪便的味道判断,大王不用吃药,病很快就可以自愈。”果然没过多久夫差的病就好了,此时的夫差对于勾践的所有戒心全都放下了,勾践已经卑微到为自己尝粪了,一定是特别的爱自己,同时一个可以吃粪的男人,窝囊到了极点,怎么可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就把勾践给放回国了。
回国之后的勾践为了不让自己忘记曾经受到的侮辱,每天睡柴草堆上,在自己的座位旁放了一个猪胆,每当睡前、吃饭前就舔一下猪胆,在苦味的刺激下,他大喊到:“勾践,你忘记吴国人对你的侮辱了吗?”
为了复仇,勾践将国政全部委托给文种处理,军队的事情他都委托给范蠡与大夫柘稽。勾践本人每天亲自下田耕种,他老婆亲自纺纱织布,他每天吃粗茶淡饭,穿粗布衣裳,全国上下到处寻找有才能的人,并且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奖赏跟随他的部下、赈济贫苦百姓。越国百姓对于勾践更加拥护,他的威望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越国小民寡,为了增加人口,勾践在国内推行了一些列的奖励生育的政策,在《国语·勾践灭吴》中有记载: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翻译一下就是:勾践让年轻小伙不要娶上了年纪不能生育的女人,让老头不要娶正当生育年龄的年轻妇女。女孩十七岁还没有嫁人就要处罚父母,男人二十岁还不娶老婆也要治男人父母的罪。如果有人将要分娩,官府就要派接生婆给接生。生男娃官府奖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娃政府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俩娃国家出钱养老二,生三娃国家不但给钱,还公费请个乳母照顾孩子。当家的家主如果死了,则免除该户人家三年徭役。国都内不论谁家死了人,勾践都像人家的孝子一样参加葬礼。对于鳏夫、寡妇、有重病的人、穷的揭不开锅的人,政府出面帮他们养孩子。
正是由于勾践的行之有效的人口生育政策,让越国的人口得到快速的增长,十年生育十年教育,二十年后而灭吴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中国人口第一次负增长。很多专家又跳出来胡说八道,建议他们都来重新学学2500多年前的勾践是怎么做的。某些专家提供的那些五花八门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就是不提钱。生不生孩子从来都不是意愿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养不起大家自然就不敢生了。如果政府能向勾践学习,做到为所有产妇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生育医疗保障,生孩子政府都给钱进行奖励,对于二孩、三孩帮忙解决带娃问题,对于困难、贫困家庭政府给钱养娃。老百姓自然就生孩子了。
有相当比例的专家质疑通过奖励手段鼓励生娃的有效性,并举例韩国、日本等国家,虽然发放补贴,但是人口仍然是负增长,所以鼓励生娃不应该给钱,因为是无效的。这些专家就没想过,如果这些国家不给钱,他们的人口是不是减少的会更快?如果发钱无效,为什么这些国家还要长期坚持这项政策呢?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都要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求求那些所谓的专家了,你们要是没办法就闭嘴,总好过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胡说八道,硬蹭热度那就是臭流氓。
勾践回国七年后,越国恢复了元气,于是勾践就想举兵跟吴国决一死战。大夫逢同赶紧劝:“大王,您不能冲动,七年前越国差一点就灭国了,现在好不容易恢复一点元气。如果咱们现在张牙舞爪的,必然会引起吴国的警觉,一旦吴国警觉,咱们就很难实现一战灭了吴国。猛禽在捕猎的时候,都先努力的隐藏自己。现在吴国急于跟中原的齐国、晋国、楚国争霸,已经把华夏各强国都得罪了遍,一旦有事没有哪个国家会救援吴国。咱们越国应该结好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贿赂吴国。吴国现在总是取得胜利,全国上下都沉浸在骄傲自满的情绪中,他们势必会轻启战端。而我们现在老老实实的躲着,就是在用齐国、晋国、楚国三个国家来削弱吴国。我们要等到一击必杀的机会才可以出兵。”勾践说:“你说的对。”于是勾践继续忍耐。
勾践听说伍子胥经常劝夫差灭掉越国,就让文种带着很多财物到来见伯嚭,伯嚭一直想取代伍子胥,就经常跑到吴王夫差那里打小报告,说伍子胥迟早要谋反。吴王夫差刚开始是不相信的,但是时间长了他也怀疑了。于是他决定测试一下伍子胥,他让伍子胥出使齐国,结果伍子胥利用出差的机会,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大臣鲍氏。一直监视伍子胥一举一动的夫差怒了:“好你个伍子胥,你真的有背叛我的心思啊,不然为什么要在齐国留条后路呢?”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打算进攻齐国,伍子胥坚决反对,但是夫差没听伍子胥的,结果大获全胜而归。夫差就很得瑟的把伍子胥叫过来:“怎么样,我打赢了吧。”伍子胥梗着脖子说:“就这点成就,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吗?”于是夫差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怒骂道:“是我的辅佐你老爹阖闾成就霸业的。也是我的辅佐才让你登上王位的,你当初要分吴国的一半给我,被我拒绝了。现在你听信了谗言就要杀我吗?算了吧,我早就应该明白,一个孤立无援的人,怎么可能在世间活着。”于是自杀,吴王夫差任命伯嚭替代伍子胥执掌吴国政务。
伍子胥对待夫差的态度从来就不是以员工对老板,他以阖闾和夫差恩人自居。他扶持夫差上位却拒绝了夫差的金钱奖励,他自以为是很高尚,其实他自己想要的更多,他想做夫差的爸爸。他要的是可以随时对夫差耳提面命,他要的是夫差对他俯首帖耳,所以伍子胥跟夫差沟通的时候从来就是以老子训儿子的态度对夫差进行训话,从来都不是以下属的身份掰开揉碎的讲道理。夫差刚开始登基的时候是可以接受这样的伍子胥,因为当时在政治上夫差还是个小孩子,他依赖伍子胥这个强大的长辈保护。但是等到夫差击败越国的时候,夫差的政治心理年龄就到了青春期了,他虽然不太自信,但是已经努力开始摆脱伍子胥对他束缚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他开始有了叛逆心理。而后来夫差在中原战场上,打宋国、打齐国、打楚国,跟晋国争霸,他就像一头蛮牛一样横冲直撞,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夫差自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主宰自己命运的成年人了,此时的伍子胥的喋喋不休就显得让人极度厌烦了。所以伍子胥跟夫差的沟通就像有着代沟、偏见的父子俩,鸡同鸭讲,相看两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伍子胥自认为是夫差的爸爸,而夫差则认为伍子胥是他们家喜欢喝完酒乱骂人的焦大,所以夫差就把伍子胥给咔嚓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夫差在政治上的幼稚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吴国的大部分高层的通病。吴国是一个太过年轻的国家,他们经历的政治风雨太少了。在他们眼里,战争仅仅是刀口舔血的拼死搏命,所以当伍子胥跟他们说什么是伐谋、伐交、纵横捭阖,他们是听不懂的。跟中原各国交战的胜利让他们忘乎所以,他们仅看到了眼前的金银财宝而没有看到背后的危险。所以他们拼尽全力参与到这场在他们看来赢面很大的博弈当中,其实即使没有勾践,如果让夫差继续作下去,吴国很有可能会迎来晋国、齐国和楚国的联合讨伐,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曾经强大的吴国被列国祸害的奄奄一息,躲在角落里苟延残喘。就是勾践死后越国的样子。这些道理,刚从蛮荒中走出来的吴国人怎么会明白。史书中过分的夸大了伍子胥对于勾践危险的预见,仿佛杀掉勾践吴国就会永远强盛下去似的,但是忽视了伍子胥在吴国的尴尬处境。吴国是勾践灭掉的,但是吴国走向衰落的种子是他们自己种下的。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482年,为了在黄池会盟中压过晋国,吴王夫差把全国的精锐都带到中原,留太子带着一群老弱病残看家。一直高度重视吴国情报的越国君臣接到消息,知道一击必杀的机会终于出现,于是勾践起倾国之兵攻打吴国,斩杀了吴国太子。当吴国使者通知了还在黄池会盟中装X的吴王夫差,吴王夫差为了不让晋国觉察出 异样,斩杀了七名使者,不顾国内的变故,跟晋国争夺盟主之位,直到晋国以开战为威胁,吴王夫差才同意尊晋国为盟主。结果在撤兵前夕,他还要跟晋国谈谈联合攻宋的计划,这个时候就连伯嚭都看不下去了,“大王,您打下宋国守得住吗?现在勾践在偷塔,让他成功了咱们瞬间就成了孤魂野鬼了。您还有闲心攻打宋国吗?”吴王夫差这才连夜奔回吴国。
回国之后,损失惨重疲惫不堪的夫差赶紧派使者跟勾践谈判。面对曾经把自己差点打灭过的夫差,勾践还是很肝颤的,他没有必胜的把握,从吴国敲了一大笔的金银财宝之后,心满意足的撤兵了。回到姑苏城的夫差盘点了一下自己的本钱,他发现连年征战和搞大基建,让吴国的精锐损失大半,国库极度空虚,此时他需要快速回血,再也不敢瞎折腾了。
公元前476年,已经打探出吴国虚实的勾践再次卷土重来,在击败吴军主力之后,将夫差团团围在姑苏城内,这一围就是三年。在持之以恒的攻城努力之下,越军于公元前473年攻破吴国首都姑苏城。吴王夫差派公孙雄向勾践请降,言辞也十分卑微:“我夫差曾经得罪过勾践大王,但是您有天命在身,我最终将您放回越国。现在您如果诛杀我,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还是恳求您像当初我赦免你一样赦免我。”
人在成功后总是要装一下的。勾践在使者面前假装想同意的,但是范蠡赶紧阻止:“当年您在会稽战败,是老天把越国送给吴国,但是吴国却没有趁机吞并越国。今天是老天把吴国送给越国,您是想逆天行事吗?而且您这么多年卧薪尝胆,勤勉国事,不就是为了消灭吴国吗?咱们谋划了二十年,眼看成功就在眼前,您要放弃不觉得可惜吗?老天给你的你不要,会受到惩罚的。您忘记当年在会稽山受到的耻辱了吗?”勾践说:“你说的很对,但是我还是于心不忍。”范蠡赶紧挺身而出:“您已经把越国军队交给我管理,我今天不能看着您做傻事。”勾践派人跟夫差说:“不灭吴国是不可能了,但是我可以在甬东(今舟山一带)给你一块封地,给你一百户百姓供养你,你看怎么样?”夫差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回复到:“我老了,不能侍奉越王了,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于是自杀。勾践为夫差举行了葬礼而把太宰伯嚭给杀了,吴国灭国。
其实勾践是把伍子胥的理论听到心里去了,他要彻底的消化掉吴国,他就必须尽可能的削弱吴国百姓对越国人的抵触,而维持一个仁慈的形象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勾践才惺惺作态。
勾践灭掉吴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北上徐州,跟齐国、晋国会盟,将淮上的领地还给了楚国,将吴国从宋国夺来的领土还给宋国,将泗水东面百余里的领地给了鲁国。让中原诸侯看到,越国是个没有侵略性的国家,让中原各国对越国放松警惕。中原各国一看,勾践这么懂事,立刻以周天子的名义,明确了勾践大禹后代、华夏苗裔的身份,然后册封勾践为霸主,诸侯也都派出使者,承认勾践的霸主身份,越国跟各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勾践这个霸主作的非常佛系,他躲在越国境内,没有再发动任何对外战争,他是老老实实的用一代人彻底完成了对吴国的消化、合并。
此时的勾践算的上功成名就了,但是作为重要谋臣的范蠡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偷偷离开越国,逃到齐国,然后他给旧日同僚文种去了一封信:“大哥,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你怎么不赶紧离开啊?”结果文种没信,不久文种没有等来勾践的封赏,反倒等来了让他自尽的命令,于是文种自杀了。
公元前465年,在灭掉吴国十年之后,勾践也病死了,他的儿子王鼫与接替他成了越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在被困会稽山之时他一死了之很容易,但是他为了保留越国匍匐在夫差脚边当狗,最终熬到反败为胜的一天。但是他为了成功将自己的尊严仍在地上反复践踏,他不是不可以跟范蠡、文种共富贵,但是他不能接受在成功之后,有人记得他狼狈的过往,他不想别人记得他是如何身披缰绳给夫差拉车、他不想别人记得他为了苟活而给夫差尝粪、他不想别人记得他的老婆被夫差侮辱,这些事他抹不掉,但是他想抹掉对这些事有记忆的人。
一个人成功后可以自己笑谈自己曾经的窘困,但是他却不能接受别人来说。所以朱元璋常说“朕本淮右布衣”,但是他的老兄弟永远只记得他的英明神武。陈涉年轻时的朋友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被乱刀砍死了。
大家如果觉得写的还可以,请帮忙一键三连,点赞、收藏、转发,这样可以支撑作者继续进行创作。大家如果有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提给作者,作者可以尝试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