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在激情满怀地竭力从某种束缚他的力量中解放出来。”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已经是第二次翻起毛姆的这本书了,比起第一次的偏袒,可以说算是多了些理性思考吧。
大概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了。
一个人到中年生活富足的证券经纪人,妻子貌美,家庭和睦,却突然抛妻弃子,留了张字条便只身跑到了巴黎。莫名其妙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以为是因为其他女人,“我”受委托到巴黎顺便调查,却发现:哦,原来他就是想画画了。
对收留他的人以“夺其妻”回报之,画出来的画也让人欣赏不得。
最后却在塔希提岛和一个土著女子一起,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依旧是穷困潦倒,性格暴躁。因为麻风病而双目失明,却在墙上画出了那气势磅礴,充满肉欲,而激情四溢的东西。
这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也是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也因为和高更联系在一起,这部小说的名声至今还是响当当的。
毛姆擅长讽刺,加以哲学性叙述的批判,尤其是他对于人性赤裸裸的剖析,总是让人觉得幽默之余也不乏引起思考,是很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
“我那时对人性的期望比现在略高一点,发现如此迷人的女子竟然报复心如此强烈,让我感到沮丧透了。我现在很清楚,同一个人的内心,你可以发现卑鄙和伟大、恶毒与慈悲、仇恨和慈爱,他们并行不悖。”
——书中关于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的描述
不过这本书里,还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他把迷人聪颖的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写的斤斤计较,虚伪做作,而斯特里克兰德卓越有成的一双儿女则被描述成了赤裸裸的小市民。
如果说这只是出于对上流社会的虚伪讽刺,那矛盾的热心肠画家斯特罗伊夫绝对是作者为了减轻斯特里克兰德“罪行”而刻意安排的倒霉蛋了。
好心帮助斯特里克兰德却被辜负,被戴绿帽,被深爱着的妻子抛弃;生得一副小丑模样,即使是遇上了倒霉事,也是引人发笑而不是令人同情的;别人借了他的钱,吃他的,却还背地里骂他笑他;拥有卓越的对美的鉴赏力却无法在自己的画中表现出美。
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斯特里克兰德搞得支离破碎(说一地鸡毛都是轻的),却还是因为相貌、搞笑的语调、喋喋不休而得不到同情,只能失意地离开巴黎,回老家疗伤。
其实超级喜欢斯特罗伊夫这个角色。一个对艺术有着极高鉴赏力的男子,一个一腔赤诚真心待人且能不计回报奉献爱情的人。
他说“面子这东西一旦掺合到爱情里,那只能因为你真的只爱你自己。”
他说“无论如何,屡见不鲜的情况是,一个男人结婚了,却又爱上了别的女人;等那股热乎劲儿过去了,他回到了妻子身边,妻子就让他回来了,大家认为这是很自然的。这种事情搁在女人方面,为什么就应该不一样呢?”
不过被毛姆的黑色幽默搞得很惨。哈哈哈。
·关于斯特里克兰德
斯特里克兰德绝不是个道德高尚的人,甚至超级恶劣。“道德”对他而言什么都不算,对人的“尊重”更谈不上。画画是他唯一的追求,或者说使命,承担了他表达自己灵魂和挣脱桎梏的需求。
有的人天生就不属于人群只是身为人或者说身处人群之中却不得不接受那些 人的习俗、规则。所以他粗鲁、讥讽,对一切(除了画画)持无所谓态度。(他甚至对自己的肉体的态度都是无所谓的,只是勉强维持着,能支持他灵魂的创作就可。)
他企图一步步走向自然,我觉得这是种野性的回归,正是这种粗放的、野蛮而原始的冲动创造了不一般的艺术。而在毛姆看来,“艺术是一种性本能地表现。”(这话像是有点受弗洛伊德影响了)所以那幅让斯特里克兰德在生命最后一刻超脱的画才是“气势磅礴,充满肉欲,而激情四溢的”。
用“想做一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怕晚”或者别的什么正面而浅显的东西去凝练主题我觉得都太不恰当了。抽象的艺术,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概括。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大概是那种抽象的艺术的追求,现实主义中的浪漫色彩。
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为了月亮,而放弃六便士,我也一样。所以斯特里克兰德的义无返顾才显得另类叛逆而打动人心。算是一种,期盼。
END
#首发于公众号【余夏啊】
懒,更新慢,个人小号但( ˙˘˙ )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