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本:[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
章一
1. 【本章内容】在讨论最好的政体前,先论定人类最崇高的生活的性质,这包括两点:人类在一切情况下公认为最乐愿的某些生活方式;考察公共社会团体所乐愿的生活是否就像同于各个私人所乐愿的生活方式。
2. 【“三善”及其关系】人能够获得优良生活,有三个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只有具有勇气、节制、正义、明哲四种品德,才能成为快乐的人。
但,人们对于上述三善孰轻孰重,各自比重存在争议。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之善最为重要,而其他两个善(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都是为了成就灵魂的善德。
理由是:(1)过多的外物无补于人生;品德和思想更能使人幸福;
(2)外物诸善,有如实用工具,超过了一定的量,就会变得无益。
(3)灵魂在本质上比财产和躯体更为珍贵,因此,最高尚的灵魂也比最富饶的财产和最健壮的躯体更为珍贵。
3. 【原则一】既然灵魂之善最为重要,那么个人所得幸福的分量,应该像等于他的善德和明哲以及他所作善行和所显示智慧的分量。(神即使如此,神之所以至乐而全福,因为神不凭借外物,而是凭借其本性中的诸善。)(幸福与幸运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凭借正义、节制等灵魂诸善,后者往往处于偶然的机会获得灵魂之外的财富或健康。)
4. 【原则二】由于社会团体幸福的由来类似个人幸福的由来,因此,凡能获得幸福的城邦,一定是道德上最为优良的城邦。【城邦获得幸福的原则与个人获得幸福的原则类似】
5. 【结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城邦而言,最优良的生活=灵魂诸善+外物诸善+躯体诸善
【亚氏认为灵魂诸善对于获得幸福最为重要,但是也不能没有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
章二
1. 问题: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是相同还是不同?
回答:前文已经说明城邦的道德同于个人的道德,而且城邦和个人都因善德而获得幸福,因此二者相同。且大家也都认为二者相同。
2. 进一步的问题:既然城邦的幸福和个人的幸福相同,那么:
(1)个人是应该一起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还是像侨居者一样对政治持观望态度?
(2)城邦的政治活动,可以假定希望全体公民参加,也可以假定只需大部分公民参加,在这些不同的假定之下,城邦应该以哪一种政体为最好的政体?
卷七和卷八专注于讨论第二个问题。
3. 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结论:
(1)共识:最优良的政体是一个能使每个人,无论是专注沉思还是重于实践的人,都能过着幸福生活的政治组织。
(2)分歧:但对于“什么是以善德为本的生活”,大家存在分歧——参与实践or独行沉思?
(3)分析:过去与现在,一切以笃行善德的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城邦,都要面临二选一的选择——对个人来说,为内修与实践的选择;对城邦来说,为内治与扩张的选择。【此处考察城邦的选择,章三考察个人的选择】
观点一:任何邦国都应该安于内治,不以自己的权力干涉邻邦,厌恶专职统治。
观点二:实践的实务和邦国的政治是人生的本分,诸善德(四德)是包含在社会的公务和城邦的活动之中,因此,人如果独居寡行,就无法实践其善性,无法获得幸福。更极端的观点认为:专制与独裁的统治才是造福于民的政体,以奴役邻邦为自己的宗旨,制度和法律都要符合扩张的目的。
(4)现实中:大多数城邦、大多数法律都在追求霸业和强权。
(i)亚氏认为:但在一个清明的政治家看来,这是不符合正义的。“掌握了权力就不顾正义,这种不问是非的强迫统治是非法的。”
(ii)亚氏的正义对象:不能仅在自己人之间讲究正义,在自己人之外就不谈正义。除了那些天性上需要受人统治的人(自然奴隶),不能将专制的权力进行任意扩张。
(5)对于观点二的结论:因此,如果认为武功是一种善德,它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人类超乎一切的主要目的。
(6)对于城邦选择的结论:以大家共同的优良为坚定目标,在制定法律时可以因地制宜,例如一个城邦若是与多个邻国接壤,则可以安排适当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挑衅,(而非以不义地攻占别国为目标)。
章三
1. 个人幸福生活的选择问题:
(1)观点一:独立避世。
对的地方:一个独立的自由人生活生活作若干奴隶的主人。
错的地方:把一切权威等同于奴隶主的权威;把无为看得过高,认为无为胜于有为。
(2)观点二:参与政治。
错的地方:为了能有更大的实践空间,追求更大的权力,将权威视为一切善行中最高的事物。这样的话,暴徒的行径也可以正当化了。因而错误。
2. 亚氏的观点:以“有为”为最优良的生活。但同时认为,“有为”的生活,并不完全像有些人所设想的,必须牵涉到人间相互的关系。因为“有为”包括内修,即思想,而思想作为人行为的先导,也是一种活动;并且仅限于自身,为思想而思想,是更高级的思想活动。因此,在人们专心内修,完全不干预他人时,也是有为的生活实践。所以,沽出而资源与世隔绝的城邦也未必无所作为。
3. 因此,无论个人选择内修还是实践,对他个人来说最优良的生活方式,对全邦所有的人民而言也一定是最优良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都在邦内各个部分尽力活动,尽力参与实践。【我:所以在亚氏看来,最好的政体应该是鼓励全体公民参与,无论是以内修沉思还是参与政治的方式,即使喜欢安静避世的人也不会感到厌烦。】
前三章讨论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的关系,认为二者相同,且都通过实践达致幸福,无论是沉思还是参与政治的方式。
章四开始讨论理想城邦的其余事项。
------------------------------------------
章四
【理想城邦的条件——公民群众和土地】
1. 城邦所必须的条件首先是公民和土地,二者都涉及量与质的问题。
2. 【人口的数量问题】
(1)城邦的伟大与否,并非取决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其能力。
(2)如果以人口的数量判断国势,应该只将组成城邦的主要部分纳入计算。
(3)【对人口的合理限制】凡事政治修明的城邦都会人口有所限制,因为:
(i)人过多,则无法使人人都遵守法律而维持良好的秩序。
(ii)过小或过大的事物都可能性能不良,例如城邦过小,无法维持自给自足;城邦过大,无法形成真正的立宪政体,没有办法有效统率和治理。
(iii)解决解纷并按照个人的功能分配行政公职,要求人们相互之间熟悉品性。
(4)结论:城邦人口的适当限度:自给自足,相互认识。
章五
1. 【土地的数量问题】:只要使一切供应虽然宽裕但有节制,居民能够有闲暇即可。
2. 【土地的坐落位置建议】:易守难攻;中心城市的位置,应该有海陆方面的通道;城市既是军事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章六
1. 【海上交通的问题】
临海的缺点:外邦礼俗容易扰乱本邦礼俗(柏拉图);
临海的优点:(i)国防有利;(ii)流通物资。
好的设计:城市和港口相互分离,中间建立围墙隔开——既能获得港埠的的便利,又能防止附带的不良影响。
2. 【海军的优势】自卫,国际关系——能够周旋于各国之间,成为领袖。但海军的组成是,水兵从自由公民中征召,桡(rao2)手从公民团体之外征集。
章七
1. 【公民的品质】
(1)亚氏的民族性:欧罗巴人精神充足,热忱,但理解能力不行;亚细亚人反之。只有希腊人地处二者之间,兼具二者之长。
因此,对于既具有理智又富有精神的人民,不难引导他们达成善业。
(2)diss柏拉图。柏拉图——相识者有爱,不识者暴戾。亚氏——无论是否相识,都不应该暴戾对待。
章八
1. 【部分不等于条件】
某些事物是全体成员相通且相同,如幸福和优良生活。数量上可以不等,如粮食、财产和土地等。而某些事物是手段和目的关系,虽然相关但并不互通,例如财产,财产是手段而非目的,不是城邦的部分,而只是条件。
2. 城邦赖以存在的诸职能和部分:
(1)粮食供应——农民;
(2)工艺——工匠;
(3)武备——武装部队;
(4)财产——有产阶级;
(5)祭祀——祭司;
(6)议事与听讼——议事听讼团体。
章九
1. 【问题】:城邦的业务应该所有人都担任还是部分人担任,或是部分业务全体人担任,部分由部分人担任?
【回答】:不同的政体下有不同的安排:
平民政体——所有人参加一切业务;
寡头政体——部分人垄断城邦业务;
最优良的城邦:城邦诸分子是绝对正义的人,所以公民团体不包括工匠、商贩,以及忙于农务的农民。
2. 【问题】:武装部队和议事团体由个别的人分任还是由相同的人兼任?
【回答】:武装需要青年的体力;议事需要成熟的智慧,所以武装托付给青壮年,议事托付给老人。(各个公民在青壮时为士兵,五十岁后参与议事和听讼。)
3. 掌握上述权力的人也应该是有财产的人,只有他们才是公民。
4. 上述六种业务(见章八)分工不同,有的是终身任一职,有的人因年龄增长而转任其他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