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新接手了两个八年级班。我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文化底子极薄,于是每节课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我以“舒心寄语”为栏目,选择诸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类的诗句、对联进行解析,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反映很好,精神集中,再穿插点小故事,学生听得很有味。但我感觉,过于零碎,难成系统。于是从本周一开始,我决定以“舒心学国学”为专题,从《三字经》开始,把国学经典化整为零,每日给他们二三十字左右的原文,我解说解说,学生读读背背抄抄。用这种形式,让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之中。说实话,对于《三字经》,我以前背过,也让儿子背过,也听过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开设的讲座。但大都是虎头蛇尾,真到跟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还真的很吃力。我相信当我跟学生讲完《三字经》后,我对这部经典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入。至于其它的经典,我也会用课堂讲述的形式倒逼自己去阅读去研究。当然这样做,会遇到种种问题:1.这些内容无法做到堂堂和语文教学内容对接介绍经典,必须遵循经典本身的顺序,而部编教材有它自身的教学内容体系。把它们对接在一起,很难。因此教学只能以板块进行。这种板块的划分有什么学理的依据,我还很茫然。2.这些内容会占用正常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必须有时间观念,这些内容很多时候不是语文教材的直接的教学内容,甚至与课文无关,所以我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控制时间,一定要在保障正常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必需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当然,语文教学还有一个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教语文才是目的,课文只是凭借,国学经典也是凭借,因此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上说二者又是统一的。3.进行这样的教学无法直接指向语文应试现在各种月考、联考盛行,进行这样考试不考的内容教学,是真需要点胆量的。但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用传统文化来立德树人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必须的。我想随着部编新教材的推行,语文考试的内容、形式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相应的调整。我只是走在了将来的应试和现在的育人相结合的一条路上,不管我现在的教学成绩如何,我依然可以舒心而笑,因为我这样做是为了学生能成人、成才,分数已经被我甩在了后面。
传统文化进语文课堂的尝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教育的歧路和“文化”教育的回归[1]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反思 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