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上整十点,小君接通了电话,是妈妈打来的。
电话那头汽车鸣笛此起彼伏,妈妈疲惫的声音却格外热情:“丫头,准备什么时候回家,买好火车票没?家里早就给你预备你喜欢的咸鸭蛋,腊肠。我昨儿看见了隔壁家的辉辉拉着行李箱回来,笑呵呵的。还是读大学好啊,整个人气质都变了。妈也想看看你,妈在家等着你,早点回来!”
“嗯,好的,妈我尽量。”
挂了电话,小君眼眶湿了。这一年来,每个星期的两次电话成了维系她和母亲最后的纽带。
寝室空落落的,唯有她一人留在这异地。她不是不想回家,更不是留恋大城市的繁华。
她很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她必须得长大,学会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学会一个人抵过千军万马。
(二)
那年高考刚结束,一家人还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突然,一张冰冷的病危通知书砸向了他们。爸爸得了胃癌,全家耗尽所有依旧没能留住他。
医院里,病床上,爸爸的遗体,这是小君第一次离死亡靠的那么近。
她本以为成长的代价只是不间断的受伤,社会告诉你什么是现实。可是历尽千帆,不管身处何地,在我们最需要依靠的时候,家都是最有力的支撑。他们无法给与你物质上的帮助,但能给你精神上最强大的满足感。这些对小君来说就足够了。但人生犹如一场戏,在每一个转折点,总有出乎意料的结局。
录取通知书已经寄到家了。
看到妈妈为了还住院期间的债和接下来的入学费已经斑白的两鬓,小君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出去打工。
得知此消息的时候,妈妈勉强挺直的背瞬间弯了,苦苦哀求她继续完成学业,爸爸走了,妈妈还在。
小君说,妈落泪的那一刻,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没有人再可以为她的天真简单埋单,以后的日子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坚持挺过去。
(三)
大学生活果真有令人向往的理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
小君的想法很简单,在完成好学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减轻母亲的负担。
这一年的暑假,假期一个多月,小君没有回家。她也想妈妈,她也爱吃妈妈做的菜。但她最终选择留在这座城市,找了一份暑假工,白天在餐馆当服务生,晚上就拼命赶稿,投往各个地方。
她是有故事的人,她希望用笔记录这一切,哪怕凌晨一点抓耳挠腮,小君也愿意,她不一定是为了一份稿费,只是想有一个平台去表达一个十八岁女孩的思想和她眼中的世界。
小君知道,即便365天都待在这座大城市学习、工作,其实自己离它很远很远,始终与它相隔万里,无法跨越。
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巨浪中逆流而行,她不敢停下自己的脚步,她害怕被社会淘汰,害怕被别人嘲笑,更害怕成为母亲的负担,给不了她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
(四)
就在昨天,小君好不容易找的一份寒假工没了,她被餐馆开除了。
一位不讲理的顾客把他在工作上的怨气全部泼到了小君身上。顾客说她态度不好,热情度不高,一系列难听的话她都只是低着头,默默被指责着。
突然顾客骂道:“这是什么样的父母,竟然教出这么没有教养的孩子。”小君当时就怒了。“您也有资格谈教养?先管教好自己,我的父母您不配评价他们。”
说完那句话后小君知道工作肯定不保了,不过她不后悔,至少她最神圣的土地得到了捍卫。但得知被开除的那一刻,她哭了。从同意读大学,手里攥着那张火车票开始,她就下定决心和这座城市死磕到底,不管前路何其漫漫,她都无所畏惧。
她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妈妈,只是回到了宿舍,对着仅有的一张全家福死死盯了两个多小时。
‘叮咚’微信来消息了。
是妈妈发给她的一个链接,年度最走心广告:这世界没那么糟,有人在偷偷爱着你。点开视频,简简单单的五个场景,却足以感动经历过沮丧,疲惫,孤独的人。不管陷入怎样的困境,都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悄悄来临。
妈妈在后面附属了一条消息,生活的确没那么美好,但也绝不会那么糟糕。因为总有那么一个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不离不弃的陪着你,爱着你。
晚上十点三十,小君拨通了电话,打给了妈妈。
“妈,明天我就买火车票回来。我想家了!”
“好,妈在家等你,等你回来。一年都快过去了,妈不要求别的,就希望你有时间多在身边陪陪我,哪怕只是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