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黄帝内经》5之天年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原文如下: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解读:

天年,就是上天给人的寿命,两个甲子,120岁。因此,活到120,就是尽其天年。

因此,60岁才是人生的开始。不再为别人而活,开始为自己而活着。生命从此有个全新的开始。

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事物的发生就四个阶段:

易,最初级阶段,未见气也,就是世界开始、混沌未分的状态。用数字表达就是零。这是神。

初,是第二阶段,气之始也。这是气。

始,气凝固到一块儿就开始成形了。这是形。

素,有形有质的东西,也叫素质。人的身体就是素质了。

素问,就是对生命中最基本问题的解释。

本篇虽在《灵枢》之中,却跟针灸穴位没什么关系,告诉我们身心正常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现代人有疾病,是因为生活方式有问题,而采取这种生活方式,是因为生活态度有问题,再往前推,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你认为什么重要,或者什么不重要。

1,贵生。永远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养生就是贵生。

2,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是贵人,贵人的反义词就是贱人,现在犯贱的人太多了,今儿流行什么就跟着去,墙头草,没根儿,都是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自我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自我,还有就是认为自己不重要。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是庸庸碌碌,就这么活下来了。

知己,有自知之明,平常要静下心来,了解一下自己,关注一下自己,体会一下自己。人要恢复知觉。

自知之明,就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气和能量,了解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意,这就是我们的素问。

心和意在打架,这是最可怕的一种生活方式。活得很痛苦。

3,和为贵。了解自己,然后跟世界和解,和谐相处,一团和气。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神。

调节人体的呼吸

肺部是心神和意识之间的桥梁,如果想要心神被影响或不被影响,那就调息,调整呼吸。

如果有意思地想到自己正在呼吸,你就是一个人。

平时尽可能地把气往下引,坚持下去,如果气不能到脚后跟,起码能够到丹田。

锻炼身体有三个境界:第一要调形,就是摆什么姿势,就是锻炼动作的质量好;第二要调息,调呼吸的节奏;第三也是最高境界就是调心。

导引,就是把身体的气血归到位,第一要归位,第二要到位。

道家管睡觉叫小死,人沉沉睡去以后,好像死了,其实是在养精蓄锐,在恢复身体。通过睡眠,放弃自我意识,让心神自个儿调节呼吸,恢复自我的呼吸,达到呼吸均匀,没必要特意强调深呼吸。

道家补气法,吸吸呼,吸两下,呼一下。这是穷人的补气法,有钱人吃野山参。这其实调的是一个呼吸的节奏。

吃饭或馒头时,好好地嚼一口,感受一下它的甜味。

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这段话是中医保健的根本,建议多读读,多想想。

一个人从生到死,气的变化规律,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人生十岁,喜欢跑,东奔西跑;二十岁,喜欢快步走,持久性地走;三十岁,喜欢走路,散步;四十岁,喜欢静坐。

少年白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肾水不足,第二是火太大,心气很高,通常脾气暴躁,容易发货,有创造力。心火特别旺,活得煎熬,消耗肾水,

养肾经是防治白发的最根本之法,当然,平时扰一扰头也有一点作用。

老年人容易心气虚,需要吃点补心气的东西,这些一般颜色都偏红,最好的则是血肉有情之品,就是红肉,红烧肉很适合老年人吃。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两夫妻最好都应该分床睡,节省自己的精气神,好好养自己。

借天地之气去养自己的脾胃。借春天调肝气,借夏天鼓舞心气,借秋天养肺气,借冬天养肾气,尤其是注意换季的时候,因为中医把每一季的最后18天归到脾,比如春天的末尾,快到立夏的那18天,借这个气养脾胃。要多吃养脾胃的食物或者药。

养脾胃的食物和药物,效果好的,颜色黄的,比如小米粥。还有党参,甘草,不过补脾气最好的还是黄芪,黄色的,甜的,煲汤、煮药都非常好。它的作用就是补脾胃、长肌肉。到了70岁之后,黄芪应该作为食材来用的。

补脾最好的肉是牛肉,尤其是黄牛肉。

补中益气丸,经过几千年的验证,基本上对路,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

玉屏风散,专门调治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就得感冒的人。主要是补脾气,让卫气变得充盈起来。

此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顺着生命的变化规律去走。这样的话,这辈子不仅少生病,还能延年益寿。

现在的教育,作业很多,据说夜晚十点能睡觉,早上能睡到六点半就很幸福了。有位儿科医生,给孩子的规定:写作业就到九点半,十点以前就上床。作业做不完就开请假条。他的观点是,这么做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和心的健康。

《灵枢·天年》的学术思想

篇中论人之始生的物质基础及人体生命形成过程。提出“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的先天禀赋理论。认为人体胚胎是父精母血的结晶。父精为阳,母血为阴,阴为基,阳为用,阴阳交感,胚胎形成并开始发育,至脏腑齐全、营卫气血调和畅行、神气藏舍于心,魂魄毕具,可称为人,脱离母体而降生。

关于文中强调的神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神气舍心……乃成为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应联系有关篇论予以全面、深刻的理解。影响人类生命寿夭的基本因素,有先天禀赋,也有后天形成,既有内在机理,也有外在体征。为疾病防治、优生优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诊治信息。

《灵枢·天年》从人之始生到自然衰老过程中生理上、体态上、性格上即精、气、神的变化,从而说明防止衰老以及摄生防病的重要意义。后世所谓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的理论依据也在于此。

另外,篇中以10岁为一个阶段,论述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描述了各阶段与脏腑精气神变化相应的外部表现及特征,说明了中寿而尽的原因。文中还指出衰老过程中,各脏腑功能是按五行相生之序依次衰退的,说明各脏腑功能衰退有早有晚,其意义有待深入研究。论述人体各阶段变化以精、气、神的盛衰变化为基础。人的生命源于先天之精,精能化气生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后世将其概括为人身“三宝”。精、气、神虽源于先天,但必须受后天的滋养培育,才能不断化生,不断充盛,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调养精、气、神,也成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全文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