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不快,不擅长写作,不会表达,也不懂怎么处理人际关系,这也不会,那也做不好……”
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次我们用这样的话来评价自己?
我们常常习惯用自我否定,试图在别人眼中提升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看起来更好。
但其实,正是这些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否定和批评,让我们内心生出了更多的恐惧。
写作时怕没人看,怕别人不喜欢;做生意怕被反对,怕听到风凉话;运动又怕别人议论……
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我们总是刻意维持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这些想法和观念就成了行动的障碍,没有行动,自然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过来又印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我们还会安慰自己说:“你看,我早就说过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还是别做了吧!”
这些看似顺理成章的理由,好像一切都很有道理。但最后,那些没做成的事、没实现的想法,你真的能放下吗?真的甘心吗?其实未必如此。
梦想就像一粒种子,只要埋在心里,无论是否付诸行动,它总会蠢蠢欲动。每一缕阳光、每一次雨露、每一个类似的场景,都会唤醒你的梦想。当梦想只是梦想时,每一次被触动,都会带来一丝痛楚、一点遗憾和后悔。
经历过痛苦和懊悔后才明白,所有的想法其实只是过去经验在心里留下的痕迹。
我们努力维持自己的好形象,把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其实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自己,需要你在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个当下真实地活出来,在行动中展现出来。哪怕只是一个人发呆,只要是自己内心想做的,那也不是虚度时光。
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自内心的不坚定和不充实。每一种害怕背后,藏着对自己的不喜欢和不信任,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什么才算“好”?怎样才能变得更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各不相同,行动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合的人,勉强在一起只会彼此伤害,根本无法真正走到一起。
我们总是为害怕找理由,用害怕来伪装甚至欺骗自己。其实,很多害怕只是自己吓唬自己。你可以问问身边的人,你在意的那些事,别人真的都注意到了吗?其实未必如此。
大家都说,行动才能带来结果,行动更有力量。但其实,想法的力量远比行动大得多。我们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动,要么让我们胆怯止步,要么让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信心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在自己突破内心障碍、付诸行动的那一刻,障碍已经被踩在脚下,勇气也从心底涌现。只有迈过心里的高山,才能体会到行动的快乐,让梦想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最终开花结果。
想法虽然微小,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就像现在,我坐在路边的小树林里,四周是庄稼和树木,耳边只有蝉鸣,别无其他。
我对着手机语音写作,享受文字输出的快感,但心里还是有点怕——怕身边的人听到,怕被笑话,怕自己的文字不被认可。这些害怕,其实只是自己的想法,别人未必会注意,甚至连最基本的评价都不想给。
有时候我也会独自坐在房间里写作,但又不喜欢空调那种刺骨的凉意渗进皮肤。
看到自己的害怕后,我就试着去改变。一把板凳、一部手机,坐在小树林里,看着这片绿油油的世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享受当下。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半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淡淡的云从头顶飘过,一场雨即将到来,注定带走夏天的酷热与闷湿。
输出一段文字后,我内心充满了力量。别怕,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好。回到家时,雨还没下,好像在等我把院子里的东西收进屋里。
梦想是成长的引擎,而行动则是让梦想绽放的阳光和雨露。
会害怕吗?肯定会的,害怕的事以后或许还会遇到。但每勇敢面对一次,恐惧就会减少一分。慢慢地,就不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