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街上见一醉鬼,别人对他嗤之以鼻,他却得意洋洋,见此感悟,故写此文闲谈)
李白浊酒一杯,七分化作月光,三分变成剑气,秀口一开,便是半个盛唐! 街上一人,酒后行走,左右摇晃,眼神迷离。旁人指指点点,他却毫不在意,那份得意与满足毫不掩饰的写在脸上。
醉了会才情大发?
醉了会开心舒畅?
平生不会喝酒,也不喜欢喝酒,但看到一大桌人喝酒的热闹与豪爽倒是挺有意思的。你看,饭桌之上,一手执杯,一手夹菜。大口喝酒,大口吃菜。左右挑战,寻找对手,祝福连连,笑声朗朗,毫无掩饰,毫无畏惧。此时此刻,得失乃过眼云烟,宠辱皆东流之水,似乎人生就该如此,真性情,真豪杰!你看,男子脱衣敞胸,女子挽袖露膀;说什么个风流倜傥,说什么个端庄淑雅,说什么个健康第一,不要!不要!不要那些虚幻的未来,只要酣畅的现在!三杯水酒下肚,七分义气上来。我曾观察,没醉之人一开始都是矜持推脱,言"我醉了不能再喝“,然几轮行酒之后,他已昏昏然,如有人劝导不能再喝,此时他必手向上一挥,耷拉着头,大着舌头说:“我没醉,我没事,喝!”总结:没醉之人常说我已醉,已醉之人常说我没醉。
曾见一女子,上桌之后就大杯端酒,只是喝酒不夹菜。倒酒,喝酒。倒酒,喝酒。再倒,再喝!旁人都看得傻眼了,似乎她喝的不是酒,是果汁一般。别人怎么劝她也无济于事。不一会儿,她粉红的脸颊已经变得绯红,眼圈开始发红,眼泪如断线的珠子直往下掉,好似两个泉眼开闸,奔泻而出。她不打不闹,纯粹流泪,后来听说是君负卿意,卿又借酒解愁。恍然: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至今记得一次饶有兴致的饮酒。那是一次到外校去阅完卷之后中午聚餐,男女分坐,男士两桌,女士一桌。男士互斗互敬,互劝互勉,热闹至极。女士一桌极为安静,也不知谁人提议:咱们也来一盘放开喝酒!于是就用我们每个人名字的最末一个字开头,来一个成语接龙,接不上的就饮酒。这主意好,大家一致通过。“英———英雄辈出——出人头地——地动山摇——摇头摆尾——(娓娓道来)。”不行不行,不是同一字了,喝酒喝酒!”没有接上的自然端起酒杯,一仰脖颈,咕咚喝下!豪爽!掌声四起,快乐的笑声如湖面的圈圈鳞纹荡漾开来!此时,人面桃花,举杯欢饮,雅致昂然!这样一轮又一轮,后来逐渐要求变宽,只要念的成语里面含有在场人的名字里的任何一个字都行,再后来谐音也行,再后来四字短语也行!连男士也有加入的了,只为那一份难得的开怀畅饮。屋内春风满面,嬉笑颜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屋外阳光明媚,青树翠蔓,蝉声啾啾,雀鸟应和!此乐何极,唯把酒临风,忘怀得失!
听说醉酒之后走路如在云端,又似在龙宫,还像踩棉花,是这样的吗?听说醉酒后的人大都心中敞亮(或者叫酒醉心明白)。王羲之醉酒之后,大笔一挥,豪放泼墨,便有传世杰作《兰亭集序》;李白醉酒之后要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终至逐出朝廷。有人酒后评点时事,鞭辟入里;有人酒后口出狂言,唯我独尊;有人酒后兴致高昂,快哉乐耶;有人酒后安安静静,呼呼大睡。有人酒后有德;有人酒后无德;有人因酒成事,有人因酒废事。
仔细想想,成事败事,非酒在人。是耶?非耶? 多饮伤身,小饮助兴,偶尔醉上一盘也无妨。人嘛, 过于清醒会显薄凉,过于糊涂又太肤浅,人生是否就该半醉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