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作为中国互联网在2016年吸眼球的资本工具之后,各种演变的形式不断的被划分出来。秀场、场景、娱乐场景、互动综艺、直播综艺、连麦直播,甚至今天我还在一个资源群里面看到有个打着撕逼为名的新兴直播平台。
看到这个以撕逼为号召力的平台,我心里想着:哇塞现在切入市场是要细分到聊天方式吗?那是不是我也该来搞个吹牛逼直播,直播主只能在上面吹牛逼。
来看一下资本市场的肥料价格一览表,
真正考验的是:直播会不会沉淀为一个产业?或最终成为一个工具?
从品牌方的角度来看直播,经过惨痛的16年双11的九牛二虎营销案之后,边看边买的最终产出是帮天猫App打了工;从卫视台的角度来看直播,直播并不具备电视购物的催眠手法;从4A的角度来看直播,则是充满着新的猫腻空间了。
从网民的角度来看直播,这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工具。
对于品牌方,直播所衍生的边看边买,直播尚未有效提升成交转换率。假若品牌方已开始审慎的看待直播提案时,那么我们会看到直播PGC内容产出量大量缩减。那么直播一直以来所根基的UGC内容,能继续挺着吗?
支撑着UGC内容就是上图的薪资表。
而舆论市场不管有多少个KOL在收了钱之后不断的在鼓吹PGC很重要、PGC是王道、PGC走的远。但所有的直播平台依然依托着荷尔蒙获利模式与资本方对接各种资源。
作为一个全新形态的工具,直播的热门程度,制造了很多互联网的意外。
将直播所吹出的边看边买四个大字追本溯源来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到边看边买一直都存在。从看文本、看软文、看短视频,到现在是看直播。其实边看边买就是个幌子,充其量是个说服资本方投你的标语。
当边看边买走到直播的时候,催生的意外的是:卧槽,用户可以即时跟“内容”互动。这代表着,以往品牌方所制作的”看“,再也不是单向的内容提供了,而是即时的双向沟通,这个沟通过程还会实时诞生新内容出来。
直播带来的意义是,用户从被动的讯息接收方,变成了彻彻底底的主动方。这个主动的模式决定了直播平台的获利模式,意即前文提到的荷尔蒙模式(打赏模式)。
第二篇:商务视角看直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