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

昨日,在外地工作的弟弟来电话,说他清明节回老家,一是看望母亲,二是给故去的父亲上坟。时间过得好快啊,一转眼,又到清明了。

老家山东是著名的齐鲁礼仪之邦,又因为我们离孔圣人很近的缘故,对许多传统节日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清明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原来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一个追悼先人、踏青、健体的节日了。而在我们老家,更重要的内容便是祭祖。

一进入阳历三月底,母亲便忙活着用金箔纸叠金元宝,父亲也会唠叨着:你姑奶奶和堂姐就要回来了。

每逢清明节,我们当地有出嫁的闺女回乡祭拜已故爷爷奶奶和爹娘的习俗。这也成为亲戚们相聚的一个重要节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早的,家里便准备好了上坟用的铁锨和烧纸、元宝、香烛以及供品,当然,还有招待客人的酒菜。

早饭过后,姑奶奶们、姑姑和堂姐们便陆陆续续地来了。待亲戚们来齐了,我们便扛着铁锨,带着祭祀的一应用品,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向祖坟进发了。

天气暖和了,小麦经过寒冬的蛰伏之后愈发的显得葱翠了,杨柳也长出了浓绿的叶子。”清明难得晴”这是老家的一句俗话,说的是清明前后十有八九会是阴雨天。阴天,也不冷。雨天,也是小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这样的场景更像是一家人在踏青郊游,也很容易叫人想起杜牧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淅沥的小雨,凄美的古诗,成为清明时节最难忘的符号。

到了祖坟,父亲先是在坟前摆好供品,燃起香烛和烧纸、元宝。香烟袅袅,纸钱翻飞,一家人便朝着先人安息的地方磕头。姑奶奶、姑姑和堂姐们便跪在坟前咿呀地哭,诉说着他们对逝者的思念。

每每此时,我发现,父亲跪拜的很是虔诚。那庄重的神情,认真的姿势,很是叫我们的心灵震撼。父亲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祭拜之后,父亲便带着我们为祖坟上一个个坟头儿压上黄纸,填上几锨黄土,还会指着坟头儿一一告诉我,哪座坟是老爷爷奶奶的,哪座是爷爷奶奶的,哪座是伯父伯母的。那时的我尚小,觉得父亲很是啰嗦,只盼着祭祀早早结束,回家好好的美餐一顿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两个姑奶奶去世了,大伯父、二伯父去世了,老父亲也去世了。现在,每逢清明节,姑姑、堂姐、堂妹和侄女们还会回到娘家来祭祖,而带领她们上坟的任务落到了我的身上。我也像当年父亲一样的虔诚、认真地组织祭奠仪式。慎终追远,不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吗?

又到清明,又到了祭祖的日子。可这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里早已缺少了几位长辈的身影。

不必伤感,这队伍里也增加了更多的子侄辈。老的,终究要离去;新的,必定要到来!

这就是生活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山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除了有国庆长假,还有州庆清明七天假。我也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同样享受...
    一盘酸菜饭阅读 225评论 0 0
  • 清明节的前一星期,回了一趟老家祭拜父母双亲,这是几年前才来过的。 今年春节时也回了一趟老家,老家早已无任何我的痕迹...
    白开水1652阅读 989评论 0 2
  • 七律·清明雨 文/禾山(大秦) 纷纷细雨长安道,阵阵寒声扑面来。 孤泪应天千百滴,断魂惊冢两三回。 子孙秉烛香头语...
    文学汇作者阅读 453评论 0 2
  • 十句谎话: 1, 人类发展到今天除非你是不世出的天才,否则不管你认为自己想出了多么惊世骇俗的点子,都先别激动,去查...
    马唐阅读 484评论 0 1
  • 昨天晚上知道老毕脱单了,是在MUJI打工时的一个妹子,不管怎么样都恭喜他吧。过年时候祝他新年早日脱单,果然早。(竖...
    圈圈又青青阅读 1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