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余任天先生诞辰110周年 1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门锣鼓敲起来  !

——吾师陈汉波在朋友圈先行发布重要讯息:今年是余任天先生诞辰110周年,杭州、诸暨两地将相继推出五个较大的展览、研讨活动以为纪念。陈老师本就是余任天先生研究专家。诸暨人研究诸暨人,更有乡情在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坐落于西施故里的余任天纪念馆,风景佳秀,也是我仰望之地。不用说,大樟树蓊蓊郁郁,几乎遮蔽了天空。冬春之季,几树梅花悠然绽开。诸暨三贤在此雅聚清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气沛然之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余先生诞辰100周年时的报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读过的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鸿案齐眉 拉开门是几屉小格 先生放文房刻具之用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习字宣纸已成墨卷 如同铁卷丹书 所有辉煌都是心血浇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晚年受病目所苦,依然创作不辍,放大镜是不可或缺的。后来,夫人更是不能少的“指挥家”。

此中精神,尤令人感佩唏嘘。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阿梅期待得缘再听吾师讲述余先生诗书画印 及创作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懂其中门道,我也就“瞎说瞎看” ,也全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无知无畏 亦诚然是惭愧的事了……

一腔孤勇若有博学多思打底 方是正道

久不看书,已然觉得自己言语乏味 面目可憎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毕竟,缺的最厉害的,还是读书

老一辈书画家,无一不是读书人,是学问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六和文化会所(上城区钱江路126号)举办的余任天作品品赏展览活动将从3月28日开始到4月8日。

这次品赏会是由浙江省余任天艺术研究会策划的“余任天艺术年”的序曲,将拉开全年纪念展览、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的序幕。在这里,大家可以品赏到由余任天艺术研究会会员提供的余任天先生作品33件共45幅。其中有山水、人物、花鸟及书法篆刻,可以领略到余任天先生多方面的艺术风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上传失败,请删掉重试

图片上传失败,请删掉重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转录吾师《略说余任天先生的花鸟画》:

  很少有人专门论及余任天先生的花鸟画,今在这里试着说说(不展开,另有专文论析)。

  余先生以山水画名世,早年于人物也下过大力气。花鸟虽不是主打,但一生兼及不辍。目前所能见到的余最早的作品(19岁作)即为花鸟(图一),其绝笔亦是花鸟(图九)。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代山水画家中,如黄宾虹、陆俨少、余任天、关山月、钱松岩等皆能作花鸟。较之花鸟画家,山水画家的花鸟,不拘泥花鸟形骸,用笔丰富而见厚度。缘何山水画家花鸟画得好的不少,而花鸟画家山水画得好的不多?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山水画家画花鸟是一千兵当五百用,花鸟画家画山水是五百兵当一千用。其中曲折恕不在此细说。

    余任天先生的花鸟画,受过青藤、八大、齐白石、黄宾虹的影响,而成自家特色。有三点可说:一是见笔见墨。笔头放得开,墨气华滋;二是以山水、书法入花鸟,晚年益见苍辣之趣;三是题材众多,尤以梅、荷、菊 、蔬果见好。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余任天的荷花,其中有这样几句:早期写荷较实,晚期意笔化形,更见墨色的浑然。色调上似取法齐白石,墨叶红花,对比强烈,只见焕然不见困顿,给人以美的昂扬的生机。”

    花鸟画是余任天艺术的一个侧影,是其整体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侧面论艺,较之正面,会有别样的味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