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圈”与“关注圈”
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国际上广受尊敬的领导权威、家庭专家、教授和机构顾问。他毕生致力于传授生活准则和领导者准则。他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图1)。柯维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以归入“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所以影响圈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锻炼,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到却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伊拉克战争、飞机失事,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
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图2)。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在“关注圈”,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由于着力方向错误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圈便会缩小(图3)。
这里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词:影响圈和关注圈。所谓影响圈,是一个人或企业可以影响到的范围,比如个人可以保持时刻微笑,公司可以坚持每周培训;所谓关注圈,是一个人或企业不能左右其结果,但愿意关注的范围,比如业务员关注公司的销售冠军的业绩,或代理商关注厂商的新广告和新促销方案。
有了这样两个范围的划分,那么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就可以选择我们的处理方式:在我的影响圈里发生的问题,我一定努力解决,反之,我既然无力解决,那么,我也不要抱怨。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我们的态度。
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目的在于: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如果你把关注圈的事情当作影响圈来考虑,而你又无法对其产生影响,那么最终你会发觉,你总是在受伤害。同时,强调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好处在于,能使人养成关注他人优点的好习惯。我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一些图案画得粗糙些我也没有过多在乎。我想看我笔记的仁兄中一定有人在想,这个家伙的画图水平不如我。有这个想法的兄弟,为什么不把焦点放在我想表达的思想上呢?我又没有在和你交流如何画完美的图~~~~
关注自己该关注的,然后影响自己可以影响的,你会发现:
.总是注意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想办法改进;
.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想办法解决的范围;
总是先寻求自己的改变,从而带动别人改变;
自己和别人都会觉得你越来越乐观(谁喜欢和悲观的人在一起呢)
.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影响圈(力)会越来越大;
而过分关注自己不能影响的事物的人,他们则是另一个面孔:
.总是注意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
.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不能解决的范围
.总是希望别人先改变,自己才改变。
.自己和别人都会觉得你越来越悲观(你真的好象什么事情都影响不了)
.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影响圈(力)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