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强大自己的思维;更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学习、社会、未来工作等各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会让自己活得更明白。
下面从思考与数学、思考的培养、思考的高度、思考相关课程这四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 思考与数学
1、 数学能力是思考能力的一部分
数学能力,最需要的就是两个方面的能力:探索能力、推理能力。而这两大能力,都属于思考能力。
数学方面想取得好成绩,也许并不需要思考,因为记忆、模仿的模式也可以取得好成绩。只是记忆与模仿的能力,并非属于数学能力。
想真正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就一定离不开大量的思考、深刻的思考、持续的思考。
2、 思考能力强,距离学好数学只差一步
由于受限于思考意愿或者思考能力,大多数孩子,是难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这些孩子,学数学往往依赖老师、依赖公式与方法、依赖记忆与模仿。
而有一些孩子,可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思考意愿与思考能力,但是他们的数学学习可能依然不理想,或者数学学习中并没有充满思考。
这是因为孩子还并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思考能力,真正运用在数学学习与数学解题中。
而这最后的一步的培养,是非常难的。当然一旦完成,孩子的数学学习会越来越轻松,会逐渐走上思考学数学的道路。
3、 思考与数学形成正向循环
当孩子实现了思考能力与数学学习的对接之后,就可以不断地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孩子思考能力与数学能力,形成思考与数学互相促进的正向循环。
做数学题喜欢思考→坚持思考的过程中提升了思考能力→能力提升可以解决更多、更难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获得更强的自信与成就感→遇到问题更加喜欢与坚持思考。
这就是数学与思考之间的正向循环,循环一旦形成,孩子的数学学习、思考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的提高,就都可以自然完成,不需要借助外力。
(二) 思考的培养
孩子天生喜欢思考,但如果后天保护和培养不足,会导致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开发。
1、 思考的保护
孩子的思考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更多的家庭,可能很难给予思考上的激发与反馈。但是对于孩子思考方面的保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不限制孩子的思考,这是保护孩子思考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孩子刚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甚至还没开始思考,外界就直接告诉了他答案,这是对思考意愿的破坏。只要孩子愿意思考,没有任何必要去限制。
在孩子思考的时候,不去打扰,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哪怕觉得孩子该休息了、该吃饭了、该聊天了等等,也要等待孩子完成思考。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思考,因为年龄小,所以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成熟,是非常正常的。
孩子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提升与完善自己的思考。所以没有必要对孩子的思考,进行太多的否定。也许在孩子的世界里,他的思考就是对的。
2、 思考的激发
只要思考保护得很好,思考能力就一直有大幅成长和提升的潜力。只是激发思考能力,是大多数家庭、也包括大多数学校,难以做到的。
如果思考保护的很好,那么思考的激发,就只需要两个核心要素:思考的环境、思考的内容。
思考环境,是指在这个环境里,只能靠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即使遇到困难,老师也不会进行讲解。这样的环境,才是利于思考激发的环境。
相反的,如果遇到困难就有人帮助,甚至没等思考就已经知道解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依赖外界的帮助,而丧失独立思考的意愿。
思考内容,是指以前从未见过,但是仅靠自己的思考,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内容,才是有利于思考激发的内容。
如果一个问题,孩子以前见过,那么更可能是去回忆以前的做法,而非思考;如果一个问题,孩子无论如何,自己的思考也解不出来,这些问题,也注定不适合孩子。
3、 思考的反馈
如果思考保护得很好、激发得很好,那么还能在思考层面帮助孩子们的,就是思考的反馈。
对孩子们的思考进行恰当的反馈,这并非易事,因为孩子们的思考,是彼此不同的。
孩子们如果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数学问题,那么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候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思考,知道他的思考方向、思考过程、思考结果,甚至是想法由来。接下来,千万不要说的话是:“你这样做不对,来看我是怎么做的”,这句话意味着孩子的思考不仅没有得到反馈,还被彻底的否定了。正确的方式是:对孩子的思考进行尽可能少的提示,让孩子了解到,自己思考的问题或不足在哪里。是想的还不周全、还是某一步想的有偏差;是哪里需要调整,还是这个思路都应该放弃。
在孩子了解了自己思考的问题之后,要继续帮助孩子,用他自己的思考真正的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的提示越少越好。
总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思考为什么没能解决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继续思考,用自己的思考、而非老师的方法,完成对题目的正确解答。
(三) 思考的高度
随着思考能力的不断提升,能达到的高度,也将越来越高。
大体可以分为四种高度。
1、 具备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对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能对一些问题的结果进行正误的判断,这些是最为基础的思考能力。
具备了这个能力,对于思考问题、学习数学已经有了很多的帮助,但是对于独立思考解决陌生问题而言,仍是远远不够的。
2、 具备探索能力与推理能力
如果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敢于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的判断自己的结果离正确答案还有多远,直到真正求解。这是在用探索能力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一个陌生问题,能够不断的分析、不断的推理,或者从条件推结论、或者从结论推过程、或者从简单推复杂、或者是从中总结发现的规律,直到真正求解。这是在用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在具备了探索能力与推理能力后,就可以做到独立思考,解决各种陌生的数学或非数学问题了,也可以走上思考学数学的道路了。
3、 具备对弈能力与合作能力
这两个能力,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很难体现了。但是对于思考能力来说,这两点非常重要。
因为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探索与推理能力),还需要了解别人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考,根据多方的情况,进行对弈或合作。
对弈能力与合作能力,是在探索与推理的基础上,将思考更多的用于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4、 具备研究能力与质疑能力
这应该是最高的思考能力了,无论是研究能力,还是质疑能力,都是要求非常高的思考能力。
不仅仅需要自身具备很强的探索能力、推理能力;也需要深刻了解他人的思考,有很强的对弈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研究意愿与质疑意愿也是必要的。
当具备了研究精神与研究能力、质疑精神与质疑能力后,就有一定的能力来从事数学研究或者其它方向的研究工作了。
(四) 思考学数学课程
健康数学,在思考学数学方面,独立研发了三大课程:探索思考课程、自学合作课程、应用实战课程。
每一门课程、每一讲题目,都充满了思考元素、都富含了数学能力、都是让孩子通过思考,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1、 探索思考课程
探索思考课程,是连接思考能力与数学学习的课程。
在学习这套课程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数学游戏课,思考意愿与思考能力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这个课程的学习会让孩子们把思考意愿、思考能力真实的用在数学学习中。
每讲都有几道涉及的知识已学过却又陌生的题目,这些题天然适合孩子思考。1小时的独立思考,1小时的表达与倾听,老师从中给予思考的反馈。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用自己的思考正确解决各种陌生问题。自此,数学与思考就联系在了一起。
2、 自学合作课程
自学合作课程,是将思考能力用于自学中,摆脱对老师依赖的课程。
对于已经在数学学习中,具备思考能力与思考意愿的孩子,将思考用于自学,就是下一个环节。
传统数学的学习,往往是讲了难题,会做简单题。但真正的自学,应该是学了简单题后,会做更难的题。
每讲涉及到一些新的概念与知识,以及未曾接触的例题,深刻理解后来思考解决富有变化和难度加大的练习题。具备了自学能力后,未来哪怕遇到不喜欢的数学老师、遇到听不懂的讲授方式也没有关系,因为自学就可以了。
3、 应用实战课程
应用实战课程,是提升研究精神与能力,将数学中的思考应用在更多方面的课程。
学到这个课程的孩子,往往已经成功的走上了思考学数学的道路。
这个课程,可能2小时只需要想1道题,可能需要在六年级就要思考大学的题,但是在强大的探索与推理能力下,加上坚持不懈的研究,将问题解决也是很有可能的。
数学是学无止境的,仅学好课内的内容,是不需要这种高度的。不过对于孩子来说,达到的高度越高,从中受益的也越多,看数学甚至看人生都会更通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