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弟弟发信息说,班上包括女儿在内四个孩子做清洁,结果老师下班后发现乱七八糟,生气之下罚四个孩子做一周卫生。
弟弟拟了一段话,大意是问了孩子情况,孩子说自己把该打扫的打扫了,不知道后面怎么回事,要求老师调监控,不能让自家孩子被冤枉受罚。
我跟他把措辞修改了,建议他私信不要在群里发。他嘴上说我说得太委婉但还是发给老师了。老师说会去了解清楚情况。
虽然知道他护犊子,没想到这么护,我还打趣说,劳动有益身心健康!
只是突然觉得,以前那样一个皮孩子,却有了自己的软肋。
前天放学回家,非常生气、委屈,起因是班上一个女生带头起外号,然后叫的人越来越多。之前曾经跟我说过,但是没有想到愈演愈烈。然后他跟我说让我告诉班主任和这位同学家长。
似乎这是一种常态的做法,但是我有点不太确定,一是能不能解决,二是这种事情老师会不会干预?
回来后跟朋友发了个信息,她说:能不能自己解决?要勇敢的搞一场大的!这个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
我想了想也很认同:他需要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不是遇到问题总是一种缩的状态,寄希望于家长冲在前面。这种力量很重要。
我跟爸爸表达了想法,并让他去主要沟通。
解决的思路是:如果这个女生再喊外号,无论在哪里,人越多越好,大声严厉制止她,本着不先动手打女生的原则,发出警告,去找老师、请家长、去教务处随便挑。话术都帮他整理好了。
当我问他有没有勇气这样来一场的时候,他脸有点红,但是点头说可以。
我跟他说,别人对你不客气,你也不需要客气,你只管这样去做,你没有错,做错事的人是害怕被曝光在阳光下的。她声音大你比她更大。至于后果怎么样,我们来给你兜底,老师请家长我们去,没有关系。
然后他开始进入角色,讨论……但是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他整个神态都有力量了,跟放学回家吐槽抱怨生气不一样,而是气昂昂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睡觉之前还复盘了一下要说的话。
这一天我有点不安,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但是我也相信他。晚上回来告诉我,女生今天没有喊,所以他没机会发挥。我说,这是上了膛的子弹却没开枪呀!
但是,我发现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他心里的坎儿已经跨过去了。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社会的开始,但也是好事,至少我可以引导他怎么去处理。这是看得见的事情,未来还有多少看不见的事呢,所以他需要有自己的能量和经验去处理!
想想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甚至还有埋怨和误解。比如“为什么别人总是找你呢?”“这多大点事情啊!”“你不惹他他会惹你?”
所以就造成了孩子自身没有能量处理,和家人之间也有隔阂。
经常都说,做人要勇敢一点、坚强一点……可这不说说就有的。
一来,孩子处理问题经验缺乏,二来他需要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家人无条件的支持。
而成长,就是这一次次经验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