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目,即商品分类树,如下图所示,即为前端分类树。
第一次设计电商前后端的产品经理,在参考主流电商分类时,都会发现商品分类并不是严格按照商品的属性去呈现,而是带有强烈的运营属性。对,没错,前端的分类是强运营属性的产品设计思路。那后端类目是否应该与前端使用同一套呢?答案是前后端类目分离设计。
我们首先思考一下,前后端类目的使用人群是谁,他们的使用场景是什么,他们使用这个功能要实现什么价值。
前端类目
使用人群:消费者
使用场景:想找商场同款衣服;想找吃鸡不卡的手机;……
实现价值:快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商品。
后端类目
使用人群:商家或者供应链人员
使用场景:商品发布,仓库库存管理。
实现价值:快速发布商品,仓库库位区分管理等。
通过对比前后端类目,很容易就发现前后端类目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方向。
后端类目。后端类目的人群主要是商家,主要用于商品管理,有以下设计要求:
1. 后端类目相对固定,不宜经常修改或者删除。有商品时,更不能删除。
2. 后端类目在四层之内,过多层级分类反而会造成管理上的不便。
3. 赠品放在其他-赠品类目下,可以避免消费者误解。
4. 当商品较多时,商品属性、销售属性等与基础类目进行关联,在商品发布时会更简单快捷。
前端类目。前端类目主要用户为消费者,目的是方便消费者找到商品。
1. 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类目。这是不同渠道用户群差异造成的,如果差异很小,可以一致。
2. 对于B2B2C的电商,需要提供买家自定义类目的功能。
3. 前端类目可以支持对应后端某子类目和某些属性的组合,如手机这个子类目与8GB内存属性这样的组合,前端显示为畅快吃鸡手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