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秋妹,两个青少年孩子的妈妈,亲子沟通讲师,2020.12.01 记录 第34篇!
今天分享的主题《孩子的心思,我们懂吗?》
在生活当中,当我们知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经常会这样说:“你应该……”
“你不能……” 我们的建议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聪慧能干,因为她感受到的是“我好笨” “我没有办法” “我不行……”
我们看上去合情合理的说辞,精心给出孩子的意见,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意志去驱赶孩子的想法。
如果我们懂得把思考的领域还给孩子,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才能启动自己的超级大脑,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体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乱发脾气、指责父母的时候,也有可能是遇到挫折、沮丧懊恼的时候,还有可能是获得成功、欣喜若狂的时候………
在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他都需要一个对他全然接纳和敞开的倾听者。
而面对这些情景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有效倾听呢?
一、责怪
举例子:
有一次大儿子要去福田清北原补课,那天早上迟到了,因为从家里做地铁过去要45分钟,原因是太晚起床了。
儿子生气的说:“妈妈就是因为你没有按时喊我起床,我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
我说:“怎么能怪我呢?你这么大了,还不会调闹钟吗?”
“下次就应该自己积极主动点起床,不能再迟到,知道吗?”
儿子此时的想法:你只会责怪我,这明明是你的责任。
二、转移
举例子:
有一次周末,我们一家人去游乐园玩,孩子们好开心。
孩子说:“爸爸,你知道吗?我和弟弟把游乐园以前不敢玩的项目都玩了一次!”
孩子爸说:“有什么好玩的,如果学习有这样的积极厉害,平常有这么听话就好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在乎的是我的成绩,并不是我。
我们会发现,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孩子决定开口和父母沟通,那么他就是有了某种感受和观点,渴望被听见。
但是我们真的是在倾听吗?或许我们认为是。
但请思考一下,我们听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只是想通过倾听,懂得的孩子,还是抓住机会反客为主,把自己的观点植入孩子的大脑里?
可能孩子听得进我们的是责备和不关心他,我们以为自己在传授经验,或许孩子从我们的反馈中得到的结论是“你不够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