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思,我们懂吗?

大家好!我是周秋妹,两个青少年孩子的妈妈,亲子沟通讲师,2020.12.01 记录 第34篇!

今天分享的主题《孩子的心思,我们懂吗?》


        在生活当中,当我们知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经常会这样说:“你应该……”

“你不能……” 我们的建议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聪慧能干,因为她感受到的是“我好笨” “我没有办法”  “我不行……”


我们看上去合情合理的说辞,精心给出孩子的意见,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意志去驱赶孩子的想法。


如果我们懂得把思考的领域还给孩子,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才能启动自己的超级大脑,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体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乱发脾气、指责父母的时候,也有可能是遇到挫折、沮丧懊恼的时候,还有可能是获得成功、欣喜若狂的时候………

在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他都需要一个对他全然接纳和敞开的倾听者。


而面对这些情景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有效倾听呢?


一、责怪

举例子:

有一次大儿子要去福田清北原补课,那天早上迟到了,因为从家里做地铁过去要45分钟,原因是太晚起床了。

儿子生气的说:“妈妈就是因为你没有按时喊我起床,我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

我说:“怎么能怪我呢?你这么大了,还不会调闹钟吗?”

“下次就应该自己积极主动点起床,不能再迟到,知道吗?”

儿子此时的想法:你只会责怪我,这明明是你的责任。


二、转移

举例子:

有一次周末,我们一家人去游乐园玩,孩子们好开心。

孩子说:“爸爸,你知道吗?我和弟弟把游乐园以前不敢玩的项目都玩了一次!”

孩子爸说:“有什么好玩的,如果学习有这样的积极厉害,平常有这么听话就好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在乎的是我的成绩,并不是我。


我们会发现,无论任何时候,只要孩子决定开口和父母沟通,那么他就是有了某种感受和观点,渴望被听见。


但是我们真的是在倾听吗?或许我们认为是。

但请思考一下,我们听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只是想通过倾听,懂得的孩子,还是抓住机会反客为主,把自己的观点植入孩子的大脑里?


可能孩子听得进我们的是责备和不关心他,我们以为自己在传授经验,或许孩子从我们的反馈中得到的结论是“你不够爱我!”


我们没有去感知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语言放在自己的大脑里,转一圈,变成自己的认知,再抛出来教育孩子,那么就会减少跟孩子的争执和误会。


因为分歧并不是来源于倾诉者~孩子;


而是来源于倾听者~我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