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哑巴英语到现场口译--我的成长(三)

前面说到了用愿景画面的方式,还有建立情感链接的方式来练习口语,这一篇咱们再来说些干货,当然也是我的土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口语自然流畅说出来,在头脑和身体上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1. 有一个意思要表达,在头脑中成形了一个想法;

2. 这个想法要组织成句子;

3. 能够顺畅地用嘴巴把这句话讲出来。

这么一细分下来,大家有什么发现?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嘛?!谁说话还按步骤来呀?!

你说对了!我们说母语,是不需要经过这些步骤的,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了。

你想想,你讲一句中文,还需要这么多思考吗?就是在聊天现场生发的呀!而且有时候话说出口还会很诧异:哇!我怎么说了这么聪明的一句话?!

但是这个自动化的过程到了说外语就不灵了哦。大部分人都是要在脑子里走过1-3这些步骤的全过程的。而且中间还得加一步:把母语的句子翻译成外语。而且,大家可能还会发现,我明明翻译好了呀!为什么说出来还是错的呢?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没办法非常一致地指挥发声的肌肉群......这门外语对我们来说,是脑子里的东西。但是,你想一想说中文,有时候嘴巴走在脑子前面哦!

所以跨越这一步,还需要一个方法,就是训练自己的身体,训练发声的肌肉群。

敲黑板!这里非常重要!简直是最重要的跨越!

今天分享的方法,就是朗读。

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沾了一个光,就是早自习。我是个懒虫,懒得写,懒得背,懒得记语法。那怎么办呢?

朗读。

我在早自习的时候,就旁若无人大声朗读。管它节奏,管它啥意思,不懂,没关系,为啥这么说?没关系!单词儿不认识?没事儿,先查查音标,标注好音标,开始读!

一个字儿:读!

所以那些简单的对话,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 am fine too...之类的,照着课本一气儿读十遍再说。

但是也挺无聊啊,那就快着读几遍,慢着读几遍,用书里面鹦鹉Polly的语调读几遍呗!

慢慢的,课本上的内容更丰富了,有小文章了,当然,单词也更难了,我还是这一招,读!

到了高中,记单词的压力更大,但我从来不背单词,还是一个方法:读课文。单词记不住没关系,你见它十遍,总能混个脸熟吧。

反正如果要应付考试的话,英语大部分都是选择题嘛。咱们这说的是口语,单词更不重要了。别纠结背单词了,单词书第一个都是Abandon(放弃)哦!

就这样,我拼写很差,但能读出来,有时候生单词的意思还得靠半蒙半猜,才能理解。但是有一点我获得了: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你知道这个就应该这么说,为什么?不知道。但就是要这样。

本身语言也没有那么多逻辑在,无非就是喜欢用法而已,所以穷根究底去翻译真的没必要。

语感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会让你在表达的时候,说的句子符合英语的语序。

这点特别重要。很多中国人说英语,意思是那个意思,但是语序不对,听起来非常别扭。

而且,朗读是能够极大地帮助你去提高流畅度的。从最基础的会话朗读起,一个词儿一个词儿崩,然后慢慢加快速度。十遍只是开头,读满30遍,你的舌头和声带就会被训练出来了!

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像疯狂英语的李阳那种声嘶力竭的呐喊式朗读哦!是正常说话的朗读。那种适得其反,我个人不赞成那种声嘶力竭。

声嘶力竭能起作用,但也仅限于帮你突破脸皮薄的问题。但那并不是交流的状态,是非常孤独而且自我的学习方式。语言是交流,是心与心的连接,哪有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地跟人交心的。

通过朗读,有了流畅度,能够熟悉发音和句式,下一步,就是找节奏了。我们下次再聊。

开始朗读吧!一定要自然发出声音哦!没声音不算。

试试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来唠一唠说外语的“节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中国人的英语实际上很流利,但是听起来就是别扭;而有些人,...
    杨兰Rebecca阅读 1,208评论 3 13
  • 上篇说到用愿景,看画面的方式,原理我就不啰嗦,因为我并不知道全部。但是我用在自己身上有效,大家不妨试验一下看看。 ...
    杨兰Rebecca阅读 1,463评论 4 20
  • 面对生活,我们有诸多选择:或随遇而安,或奋发图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笑看生活,年轻人是这样子,老年人也是这样子。 老...
    颖茜阅读 335评论 0 2
  • 初识《阿弥陀佛么么哒》这本书,是被它封面上萌萌哒的小和尚和特别的书名所吸引,读完后却被深深地触动了。书中的12个故...
    江畔秋月阅读 1,406评论 1 0
  • 何为隐士?首先是“士”,即有知有识之人,否则,普通渔夫樵夫耕民也都能叫隐士了。 隐士隐居,各有其缘由。 或是愤世嫉...
    刘向雄_阅读 7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