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对于我来说,过春节越来越不似小时候的开心,期待,疯玩疯闹地享受了。这次春节,我感受到的是:年味很淡;不想浪费学习时间;和父母观念差异显著。
节味越来越淡
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是越来越炫,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少。其实除夕晚上我是很想自己躲房间里学习的,但是碍于亲戚一起聚在电视机前的家庭氛围,我整个春晚过程都是在客厅看手机,在微信群里收发红包,和朋友吐槽春晚。
过去日常生活十分乏味,大家都盼着过节,日子“一节一节”的过。节日里的各种娱乐活动是大家翘首期待的。如今物质丰富了,精神世界也丰富了,互联网时代给人的日常刺激远远超过过去,节日的气氛自然就越来越淡了。
不想浪费学习时间,害怕自己落后
很多事情是不用一个接着一个串联着做的。学会并使用将事情并联起来能多做不少事情。
比如厨房里的一般都至少有两个灶,可以让熟练的家庭煮妇/厨男同时操作几个菜肴,大大节省时间。
还比如放假出游的时候也可以学习。
初一到初五我们一家人都在云南大理度假。我白天利用在车上,飞机上的交通时间,和一些没有游览价值的步行时间,都用来听《原则》这本书的英文原版音频,晚上回酒店睡前再看实体纸质书复习一遍白天听到的内容。这样几天下来书已经看了四成了。另外一本《结构思考力》的电子书也在玩的途中看了七成。
我在欣赏美景和吃饭的时候是不会碰手机的,因为那是一种纯粹的享受时光,也是和家人交流的最好时机,不宜一心两用。
和父母对于工作上的交流渐行渐远
前两天看到一个朋友圈截屏,看完说不出话:
确实,父母在三线城市干了一辈子,对我职业上的期待,还是停留在他们经验之中,关心的是我要不要去考什么资格证,评什么职称,过节要不要给领导送礼,等等这些“保住自己饭碗”的举措。
传统机构设立的等级标准,知识壁垒,早就被互联网打破得支离破碎。如果我去考这个证那个证,背那么多死知识,花掉的时间成本非常高。这些“注册XXX师证”通常考下来,过和几年行业可能完全不是当初考试时的状况了。
一直在大城市工作的我深知,比起他们觉得是“必须”的资质和专业经验,现在我更需要的是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和上级的关系,也一定是建立在自己能出色完成任务,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只有这些底层能力,才能在以后实现自我转型,甚至转行,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个完全预料不到的竞争对手出现,用跨界思维,降维打击你所在的传统行业。
小结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和上一辈家长的代沟。我想等我老了,我们的下一代,也一样会用新的观念来碾压我的陈腐思想。毕竟当年老的时候,大脑建立新链接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此,只能不停地学习,奔跑,期望以后不要被时代抛弃得太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