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其前概念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但由于分数运算与整数运算相比,因其表达形式不是十进制,故计算方法上有明显不同,但是通过《新课标》中运算教学的一致性问题,我们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也一定要去思考: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其运算的一致性体现在哪里?尤其是当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时,其分数单位不一样,又该如何将其分数单位转化为一样的进行加减计算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减,要将分数单位变成一样的,即把分数的分母变成一样的呢?
基于以上思考,我明白了,今天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教学,重点并不在于算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分数加减法计算算理的分析,与整数加减运算的算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感受运算的本质,体现运算的一致性。书中提出了两个问题:怎样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怎样引导学生将分数运算与整数运算联系,从计数单位的视角感受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我粗浅的理解是,只有真实的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自然会联想到前面所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但在此时,老师可充分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重在让学生说理,自己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把学生从简单的算法掌握引向对算理的探究。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的难点,更是打通分数加减法计算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算理的关键。此时,学生可能会通过画图来解释通分的道理,但仅仅是这样,课堂就会失去数学探索的味道。
书中介绍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本节课教学的第一步,是直接给出开放性的情境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四分之一加二分之一,有的是四分之三,有的是六分之二,有的是八分之五。老师请同学们解释自己的想法,在相互的质疑与补充中,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对算理的分析也自然浮出水面。如得出结果为六分之二的,有学生通过画图马上指出不对,因为两部分合起来不可能比其中一部分还要少。再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对每部分的分数意义进行再讨论中,到底四分之一是谁的四分之一,是这块地的,还是剩下二分之一这一部分的?在对意义的探索中,老师引导学生逐步回归数学本质,去理解原来的二分之一是整块地的,现在的四分之一也是整块地的,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二分之一也自然看成了整块地的四分之二,因此,整块地的四分之二再加上四分之一,就是整块地的四分之三了。这样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了整体1是这块地。此时,再进一步深入理解为什么要把二分之一变为四分之一,借助于整数加减法的本质,同样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因此,也自然解释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就是让计数单位变得相同。此时,可借助实例进一步说明,如28+31,五分之一加五分之二,说明整数加法计算时,是8个一加1个一,共9个一,故9写在个位上;而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故5写在十位上。五分之一是1个计数单位,五分之二是2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故加起来是3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五分之三。打通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之间的算理,当然也可以加入小数加减法算理的分析,最后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减。此时,不仅感悟了运算教学的一致性,还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