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友去年和亲友合作,买了一家小型服装厂,想着大展宏图,结果短短半年时间就关门大吉了。
虽然投入不多,损失不大,但我想亲友合作创业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探讨一下。
我委访问过的人物总共超过400位(我自己访问的应该在100位左右)。
在这400位当中,有300多位是巨商,其中只有两例是朋友合作的:一例做地产,另外一例做连锁餐饮。
可见亲友合作营商,取得大成就的比例是不高的。
我个人是不看好亲友合作做生意的,原因有二:
1)“合并同类项”的团队容易造成认知盲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能成为朋友的,大都志趣相投,三观趋同,为人处事的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这本无可厚非。
但一旦组建成创业团队,就会显出“合并同类项”的劣势。因为人的优缺点相似,组成的团队也存在同样的优缺点——
例如,文人一起,都温文尔雅,礼让谦逊,组成的团队则温厚有余,进取不足,还容易一起被坑、被欺负;
又如,好友都属于盲冲盲干型,组成的团队则干劲有余,思虑不足;
更诡谲的是,因为这个劣势是团队中人共同的认知盲区,当局者迷,所以失败也失败得莫名其妙。
亲友是合并同类项,商业合作则讲究协同互补,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以即使是亲友组队,也要讲究个取长补短才行。
此其一。
2)人情和道理之“争”容易变成无谓的内耗,甚至成为项目失败的导火索;
文首说到的两例合作成功的巨商中,做地产的二位我没访问过,不好评价。
而饮食的二位我是参与过采访(当然是分开的)的,在采访中过程中,就听出了他们对对方的不满。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是说亲友身上的缺点就会比纯粹的合作伙伴的缺点要多,而是因为:
▌有了“亲友”的预设,你在心理上对TA的设定与预期会不一样。
例如,你会认为对方理应如何如何:理应比别人更理解我,理应不那么计较。一旦对方做不到,就会因心理落差产生怨怼、不满。
与单纯的投资方合作,双方只需要盯着财务报表查漏补缺,定计划做方案继而执行即可。就事论事,有条不紊。
但亲友之间很难做到真正的就事论事,反而互相猜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况常常发生。
朋友A就是如此。
前几年,A和旧友B合作开了一个小型电子厂,B出钱,A出力。出钱的B不参与运营,不出钱的A则负责操盘。
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本应合作愉快。
事实呢?
A开始走的是线下渠道,也全心全意地干:抓生产,搞销售,营业额也一直很稳定。TA每个季度与B对一次账,照说好的比例分成。
后来,A觉得网销空间大,于是开了天猫,随着营业额提升,但工作量也随之大增:因为花在网络推广、网店装修以及打包、发货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于是提出改变分成方案。
见营业额大增,B自然高兴,但对A提出的新方案就有意见了。TA认为A不过是把产品同时放上网而已,工作量不见得会增加多少,所以只愿意增加A的固定薪水,在分成比例上则不肯让步。
这样一来,A就觉得B太小气,自己的付出未能换来等价回报,故而意兴阑珊。而B呢,则觉得A有些人心不足,不厚道。
之后,二人罅隙越来越大。B后来把项目收回来自己做了,但因为不懂行,把本来挺好的项目也搞得无疾而终了。
▌亲友合作的最大弊端,是不必要的内耗太大。
亲友合作容易使单纯的商业问题复杂化,甚至双方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会因为“情义”、“面子”等而不得不掩耳盗铃。
想想看,假如合作方不是亲友,你大可以直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TA也会真心实意地改,因为合作就是为了赚钱,没有谁会跟钱过不去。
但如果合作方是亲友,TA会对你的意见做一些不必要的解读,所以你不得不顾及TA的脸面,甚至经过一番思前想后后,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
这样一来,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就下降,竞争力削减。
于是,没有解决的小问题渐渐成为大问题,大问题影响到效益,对对方意见更大。甚至会从不好意思明说,到忍无可忍理智顿失,最后割席断袍,一地鸡毛。
有些亲友合作告吹后,连亲友都没得做了,就是这样造成的。
正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巨商特别是家族企业,要就选择空降职业经理人代管,要就在企业内部明晰权益、职责,甚至早日分家,以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其实,亲友合作创业失败几率高,不是因为当中的谁错了,而是因为人情与道理的交织、杂糅,对单纯的商业合作本身进行“搅局”造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简单、纯粹的关系反而是金钱关系。
如资本方与运营方合作的项目,一旦问题出现就单刀直入,寻医抓药,直达病灶。合则来,不合则去,能赚钱就继续干,亏了就“一拍两散”。
又如老板与员工: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做得好,我给你加薪,做得不好我给你减薪甚至解雇。你大可辞职走人另觅新主,我也可以聘一个更好的。
用获利/绩效做唯一的评定标准,简单明了,没有无谓的顾忌。
毕竟我是不怕你以后不跟我做亲戚/朋友,也不怕你跟朋友兄弟、七大姑八大姨说我的不是的。
在我看来,倘若亲友真要合作,或者说互相提携,可以考虑做辅助性的项目。如同行业的上下游,或者与该行业平行的辅助性的产品或服务。
如你开了家服装厂,就提携亲友做拉链的生产/代理/经销,为你的服装厂供货等。
这样一来,人情你给了,对方不用感觉“仰人鼻息”。当中有的利益牵扯也是有明晰的边界的——毕竟TA也是老板,你们是财务独立,自负盈亏的。
把人情关系转化成协同共赢的商业关系,不再是串在同一根稻草上的蚂蚱,彼此都舒坦得多。
总之,让商业归于商业,人情归于人情,亲友归于亲友,伙伴归于伙伴;
这看似冰冷,其实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
我是悟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