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首民谣道出了我们北方的传统年俗。
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开始蒸馒头了。过年蒸馒头寓意着蒸蒸日上、鸿运当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祝福。
过年蒸的馒头形状各异,当然寓意也不同。鱼形为吉祥,桃形为长寿,元宝形为招财进宝。除了蒸馒头,还要蒸豆包,一听这音,肯定就知道这是“都饱”的意思。
今天带大家来看看我婆婆是怎样蒸馒头的。
1.和面:提前准备好和面机、老面、10斤面粉、4斤水、5克酵母、适量白糖,和面20分钟左右。
老面,又称面引子。就是发面蒸馒头时剩下一小团面,由于里面有很多酵母菌,下次发面的时候作为菌种用。这种用上次发酵的面做菌种发面蒸的馒头就叫老面馒头。
用老面做出来的面食有特别的麦香,而且冷了之后口感也不会发硬。但因为发酵时间长会产生酸味儿,所以用老面蒸馒头时需要加点碱或者白糖来中和其酸味。
2. 制作:用和面机和出的面,已经经过反复挤压,非常白也非常劲道。制作时不用再像以前反复揉捏,简单打磨即好。
婆婆把每个馒头、每个面鱼需要用的面团都用称称好,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今天蒸馒头用的面团400克、面鱼450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还有这么用心蒸馒头的,难怪亲戚们都说婆婆蒸的馒头好吃,背后可是下大功夫了。
揉馒头时,先把面团揉成条,然后左手虎口卡住面条,右手四指并拢朝向虎口方向用力,多次揉压之后就可以做成圆圆的馒头状了。
3. 醒发:馒头做好后,要把它放在热炕上进行二次醒发。为了保证醒发的效果,在上面要盖上一层棉被。等到面团明显大了,拿在手里感觉到轻了就可以下锅蒸了。
4.蒸馒头:冷锅上屉,一般大小的馒头开锅后再蒸30分钟,用手轻轻压一下,能够复原即为蒸熟。
勤劳的婆婆每年都会忙活好几天,蒸上好多馒头。除了自己吃之外,还要送给城里的亲戚朋友们。我劝婆婆年纪大了,就别蒸这么多了。婆婆说,咱也没有好东西给人家,城里人都稀罕老家的馒头,趁着自己还能干,辛苦点不算啥。这样朴实的农村老太太,你家有没有同款呢?
最后,再给大家透个彩蛋。以前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过年蒸的白面馒头就是好东西了。人们走亲戚的时候,都会给长辈带上一个白面大馒头(也叫大饽饽)表示尊重和感恩。
我小时候,条件好多了,春节走亲戚时人们还是习惯在包里给长辈带上一个大饽饽。临走时,在一番客气和争夺中,长辈们一般只留下一个大饽饽,包里的其它礼品又跟着主人回家了。
说起大饽饽,每家大饽饽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背后体现了一个女主人的厨艺水平。记着我家有个亲戚,每年带的大饽饽都有一个臭脚丫的味道,不知这家人在蒸馒头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现在,大饽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过年串门的时候,人们不再带大饽饽了,而是带上牛奶、水果、酒水等,往地上一放,临走时也很少有人再夺来夺去、感觉就要“打”起来似的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离春节越来越近了,你家蒸馒头了吗?你们老家都有哪些过年的风俗呢?欢迎您在评论区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