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风墟在一篇文章里描述了他和老婆的早晨日常:
早上七点左右风墟自然醒,起床、煮粥、洗漱。八点左右,他开始换准备外出的衣服并叫老婆起床。
然后他开始打扫卫生,同时不断报时提醒老婆要起床了。
提醒三到五次之后,差不多八点二十的时候,老婆才开始慢悠悠的坐起来,也并不着急穿衣服,而是坐在床上思考一下人生。再慢慢的穿衣服,慢慢的洗漱。
八点四十,风墟把粥盛好,开始严厉的催促她加快速度。但她老婆根本不为所动,磨蹭着开始化妆,照镜子。随后才会不慌不忙的喝粥。
此时, 风墟已经焦躁不安,担心她要迟到,一边将手机数据线耳机等帮她收到包里,一边提醒她吃快点,否则上班要迟到了。
她老婆却很淡定, 喝完粥,慢慢站起来,换上鞋,又对着镜子悠悠的涂上口红。
一出门,一看表已经八点五十左右了。风墟只好拉着她的手一阵快跑,这样才能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前一两分钟到达公司。
每次出门后一看时间感觉要迟到了,他老婆也会感到抱歉并发誓第二天要改。然而第二天,她并不会改,前一天的情景依然如故的再一次重演。
02
我们看到,在风墟和他老婆的关系模式里,一个人自我控制,另一个人自由随性。
与风墟他们两人类似的关系组合有:一个人外向而另一个人内向;一个人神经质而另一个情绪稳定,一个人开放而另一个人保守;一个人勤劳而另一个人懒惰;一个人理性而另一个人感性......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关系模式:互补模式。
这种模式当然有它的明显优势,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如随性的人可以享受控制的人带来的好处, 控制的人可以享受随性的人带来的自在感。
但是,这种取长补短的模式也潜藏着一些问题。因为这种模式意味着,具有某种优势特质的一方要去承担另一方的工作。如外向的人要承担更多的外交事务,勤劳l的人要做更多的家务,情绪稳定的人要接住神经质的人多变的情绪。
时间久了,付出多了,他就会有“不公平感 ”,而如果另一方觉得习以为常,并不因此感激或从别的方面补偿,双方的矛盾会就此展开。双方的某种特质的差异越大,矛盾带来的冲突就越大。
03
其实,一枚硬币总有两面。人身上的特质都是成双成对的。
一个外向的人同时也具有内向的一面;一个神经质的人也有情绪稳定的时候;一个人喜欢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思维;一个人某方面习惯自控,在另一方面习惯随性;一个人有时勤劳有时候懒惰。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人身上的特质是单面的,并不是另一面不存在,只是不明显,或者说不是关系特别亲密看不见而已。
这是因为,这个人的成长环境,某种特质的一面更受欢迎而得以发扬,而与之相对应的一面不受待见。这个人接受了这种状况,甚至认为某种特质是不好的,从而主动隐藏或压抑。
但是,无论是隐藏还是压抑,它总是存在的。为了使自己心理更舒服,他常将不受欢迎的这些特质投射给别人。
04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一个人极力的否定自己身上的某个特质,他就会与一个这种特质很突出的人建立关系,一边享受自己身上不具有某种特质的虚假优越感,一边深受另一个人这种特质所带来的痛苦。
如一个人认为懒惰不好,他就会去找一个特别懒惰的人建立关系,承受另一个人懒惰所带来的痛苦。他享受到指责另一个人懒惰而带来的优越感,但自己要干很多活会觉得很累。
但是一个人享受懒惰带来的好处阈值是有限的。这样会造成一个人因受不了指责而逃避,另一个太累更想指责。
一种一个好的策略是,承认自己的懒惰,接纳自己的懒惰。有时候勤劳,有时候偷偷懒,不要总是那么勤劳。
这样就可避免刻意去找一个极端懒惰的人建立联系,以免承受另一个人的懒惰带来的破坏性的后果。懒惰没有问题,懒惰的问题在于我们不接受懒惰而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懒惰带给我们的一些好处。
对于懒惰如此,对于我们所有不喜欢的特质都应该如此。
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失落的一角》里,有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有的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
安然的做那个失落了一角的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