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夫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一篇很有意思,它说的不是夫子的“本事”,说的是夫子的“烦恼”。夫子烦恼啥呢?大概烦恼不会“读心术”。
①这是《学而》最后一篇,与开头第一篇首尾呼应,并且增加了“切磋琢磨”——“患不知人也”。
《学而》第一篇夫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夫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因此生气。
夫子之名传遍诸国,慕名前来请教的人很多,比如《八佾》篇就有“仪封人请见”。
一天,夫子送走客人,不禁沉思:这人多少了解我,所以来拜访;就算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也不影响我做学问。可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应该亲近他,还是敬而远之?我跟他讲过的话,合时,还是不合时?真是惆怅,我不了解这个人,该怎么同他交谈?
“知人知面不知心”,想必夫子也想拥有“读心术”,这样,跟谁聊天都不用担心了。
②夫子与人聊天轻盈灵动,充满不确定性,可谓因材施教。
比如《为政》篇,有几人问孝,夫子回答不一样。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几人问孝,为什么夫子的回答不一样?因为夫子对他们有所了解,根据了解,夫子灵活创作,给出艺术性的回答,充满鉴赏力。
难道夫子就不跟陌生人聊天吗?当然不是,夫子对不了解的人轻易不作结论,大概顾左右而言他,找机会了解他。
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夫子了解人的手段定然神乎其技,返璞归真,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