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阶的88种情绪
1、
温度在四月底直奔30度,楼下那家现蒸凉皮的店又开始红红火火。排队的人很多,我从远处就看到老板娘在匆忙切凉皮、拌凉皮、打包,老板则忙着把搅拌面糊、匀铺开、再放到蒸笼里。
走近的时候,他们家儿子正好很兴奋地跑出来,边走边说,妈~我刚看到手机店在搞活动,帮我买个iPhone吧。
他妈白了他一眼,然后道,你每天光知道要钱,看见我们在忙,也不过来帮帮,昨天对面卖鸡排的小伙儿实在看不下去了,还过来帮着撑袋子,你看看你。
我眼光又漂到她儿子身上,小伙子应该不到20岁,长得不错。瘦瘦的,穿着一身亮黄色的衣服。此时却显得很不耐烦,说,你们忙,你们忙,我还没吃午饭呢。
老板娘这时边打包边说,我和你爸不也没吃饭呢吗。你要是能帮帮忙,我下次给你钱的时候,你爸也不会说你。
我又看看旁边的老板,人近中年,脸上没啥表情,也没理会他呢娘儿俩的对话。
男孩走近了一些,他从挂钩上扯下来一个袋子,然后开始撑,再放到桌面上。嘴里却还在嘟囔,你给的那点儿钱根本不够我花,一个月才给两千块。
他妈妈很无奈,眼睛盯着凉皮,问客人要不要辣椒。然后继续和她儿子的对话,我跟你爸一个月靠卖凉皮能挣多少钱,累死累活的。你一件上衣就要1000多,我们不帮你省着点儿,以后怎么办?
小伙子却嬉皮笑脸到,那你把你的工资卡给我就好,然后再告诉我密码,这样就够花了。
他妈又白了他一眼,然后和顾客吐槽,大家伙看看,这孩子一天到晚就跟我要工资卡密码,他这态度,我能给他吗?然后又转过身对孩子说,你以后自己有了孩子,看你敢不敢再怎么花钱。
其他人也都是笑笑不言语。
终于终于轮到我了,因为他们的口音不是当地的,就好奇,问,你们是哪儿的人?老板娘说,我们是东北的,大老远来这儿卖凉皮,嘿嘿。
我也笑笑,然后拿着手里的凉皮,默默在心里想,这一份5块钱,小伙子,你算过吗?你爸爸妈妈要卖200份凉皮,才够你一件上衣钱。
2、
上大学之前,我每个月的零花钱,应该没有超过300。那时候,我们应该单纯多了,每天就是上学、回家,顶多去个课外辅导班,学学画画。路上买点儿零食,解解馋。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花钱的地方。
上大学之后,零用钱也就在1000-1500,这里也包含了买衣服的钱。偶尔还能出去兼职下,拿到奖学金的时候,才舍得出去旅行。
毕业之后,和几个小伙伴合租。北京房价贵,房租也贵,所以免不了爸妈会补贴一下。但是有个姑娘从毕业后,就没有向家里拿过一分钱,她说,知道爸妈不容易,老妈也就靠春天采下来的茶叶去过日子,自己不给家里也就算了,还怎么好意思要钱。
她拿到年终奖金的时候,也是先给妈妈买补品。自己穿着从淘宝上淘到的几十块的衣服,却时不时去商场给妈妈买几百块的。她常常说,再贵,我也买不起了,但是总得让她感受一下大城市的质量。
说到未来的时候,她也有憧憬,她希望把妈妈接到北京来。因为她一辈子也没从家里走出来,虽然那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却少了很多很多的精彩。
她也想要出国留学,她也想要衣着光鲜亮丽,她也想要把手上的小米换成苹果。但是,她更想要因为自己,爸爸妈妈能活得更舒适。
3、
还有一个朋友说,小时候,家里不太富裕。有一段时间,他十分想要一双运动鞋,妈妈身上装了200块钱陪他去买鞋。
逛着逛着,他看好了一双李宁200多的鞋。他和妈妈说,自己身上有十几块,妈妈身上有200多,加起来正好能买下这双鞋。
这时服务员也走过来推销,还说,阿姨,这鞋质量好,而且这个价格也算公道。花200多给孩子买双鞋,根本不算什么?
男生也跟着服务员一起和他妈妈说,但是他妈妈始终还是没有给他买下那双鞋。男生十分委屈,走出店面,也不太情愿和妈妈说话。
就这么尴尬了一路,回到家,他妈妈才说,孩子,你知道吗?家里没什么储蓄了,如果买了那双鞋,到下次发工资时,咱们要饿一个星期。
后来,那个男生回想起这件事,都会觉得难为情。他说,其实那时候爸爸妈妈也努力了,只是那时候家庭条件就是不太好,这并不能怪他们。而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就会觉得幼稚。因为不懂得体谅,也根本意识不到每天还能吃的面包牛奶是爸爸妈妈怎么省下来的。
也有人说,父母为何苟且,是因为他们想要满足你的诗和远方。但是,如果你想要的不是诗,不是远方,而只是“面子”,只是虚荣心,那凭什么要让他们去苟且?而我们想要的生活,也不能总是让父母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