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母亲院里时,她正和邻居老姨面对面坐着摇蒲扇。母亲用左手,老姨用右手,慢条斯理,生怕惊吓到朵朵夏花。
两个八十多岁的老姐妹,促膝谈心?说悄悄话?
察言观色,不像!
貌似八卦,具有严峻性质的八卦!
我去厨房择菜好了,不会打扰到她们的。
“唉!这世道变的,你瞅瞅昨天才殡的娘,今天姐妹俩身上连个白布绺都没有戴。”这是老姨的声音。
耳背的人,说话声音极大,她担心别人像她一样听不清。
“老话说,爷爷奶奶花红孝,过了‘五期’隔墙撂。爹爹戴孝12月,亲娘守孝三年长。以前,即使是三伏天死了人,孝子头上的孝帽也是缠了一圈又一圈,走到哪戴到哪。”
母亲给老姨说话比较费劲,声音也比往常提高了8度,“那时候,老人不在了,孩子守孝期间,‘五期’之内不能剪指甲,不能剃须发。新拔坟茔,儿子还要燃火陪墓三天,生怕长辈孤独清冷。”
听了娘的话,感觉像传统文化进家院,我被普了一课。
“现在的孩子才不呢!昨天出殡时,除了听到鞭炮声,一腔哭声都没有。”老姨说,“这走个人,咋就觉像死个狗?悄无声息的。才五十多岁,正吃力的年纪。若是以前,儿女哭的肝肠寸断,老伴难过的愁眉不展。”
“那可不是,我娘八十八岁不在时,我哭的直岔气。娘在,主心骨就在;娘活着,我们就永远不变老。”
我给娘的这句话偷偷点赞:经典之谈。
老姨说:“估计是不少出钱吧?这人没走时,一直都有保姆伺候,没有见过姐妹俩回来看过她娘或者伺候她娘一天。她们就不惭愧吗?还居然哭不出一滴儿泪来。”
“人家说,死后哭的响,不如活着喂口汤。百善孝为先,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哭不哭事小,孝不孝事大。”
娘继续说,“你看南边的老李,自己已经73岁,还天天给他娘做饭、洗衣、修脚,天天陪他娘聊天、散步、看电视......陪伴才是最好地尽孝啊!如果哪天他娘去世了,老李哭不哭,我想人们都懂他,他心里一定难过的很。”
还是我娘拎的清,一点儿不老年痴呆。是则是,非则非。
“你听说了没?农村已经有人成立了两个奇葩团队。一个是丧业歌舞团,如果哪家操办丧事有请,歌舞团则会就地搭台,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爹娘死了,场面那么欢乐,是儿女们在大搞庆祝、拍手叫好吗?”
娘的问话,老姨没有回答,也许她还没有搞明白呢!我脑海里也现出了无数个问号。
“另一个是殡葬哭娘队,一人一天100元,男的女的,匍匐拍地,眼泪鼻涕一起下,哭的感天动地,让在场之人无不触景生情,泪流满面。”
“那他闺女、儿子的泪已经流出来了,钱不是白花吗?造孽!”
“谁说不是造孽!”
......
这俩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语,意犹未尽。
原来,话题源于昨天邻家嫂子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