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rf知识点

1、多线程问题:但是,有时你将需要使用多台拥有各自Wi-Fi适配器的笔记本来模拟几个不同位置用户体验的性能。

这是因为在同一个笔记本上运行的多线程仍然共享同一个Wi-Fi适配器上的占 用时间。

2、另外一方面,如果你的笔记本上拥有多个激活的适配器,你可以使用IP地址(-B IPAddress)将

iPerf客户端绑定到一个适配器上。这个对于同时连接到Ethernet和Wi-Fi(3G、Wi-Fi)的多连接笔记本

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3、UDP测试方式的结果,需要到服务器端查看,才能看到网络带宽是多少。客户端看到的只是发包速度。

image.png

我们必须查看服务器上的结果:

image.png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吞吐量(间隔1秒测量的),以及丢包数(丢失的数据屯接收到的数据对比)

和延迟(如jitter——在连续传输中的平滑平均值差)。延迟和丢失可以通过应用的改变而被兼容。比如,

视频流媒体通过缓冲输入而能够容忍更多的延迟,而语音通讯则随着延迟增长性能下降明显。

UDP测试可以通过改变报文缓冲长度进行优化,长度单位为Kbytes 或 Mbytes(-l #K or #M)。

与以太网帧的1500比特的MTU(最大转换单位)不同的是,802.11数据帧可以达到2304比特(在加密之前)。

   但是,如果你正在测试的路径中包括Ethernet和802.11,那么要控制你的测试数据包长度,使它在一个

Ethernet帧以内,以避免分片。

4、无线测试:
另一个有趣的iPerf UDP测试选项是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oS),它的大小范围从0x10 (最小延迟)

到0x2 (最少费用)。在使用802.11e来控制服务质量的WLAN中,ToS是映射在Wi-Fi多媒体(WMM)存取范畴的。

对比两种方式

  在802.11a/b/g网络中,无线电的传输性能变化在在两个方向上都很相似。比如,当距离导致数据传输率下降

或干扰造成重要数据包丢失时,发送和接收的应用吞吐量都受到影响。

  在802.11n网络中,MIMO天线和多维空间流使问题又有所不同。从笔记本发送到AP上的数据帧可能(有意地)

使用一个完全与从AP发送到笔记本上帧时不同的空间路径。这样的结果是,现在对两个方向的测试都很重要的。

幸运的是,iPerf本身就已经拥有这个功能,这是由两个选项所控制的:

--d选项是用于告诉iPerf服务器马上连接回iPerf客户端的由

--L 所指定端口,以支持同时测试两个方向的传输。

--r选项虽然有些类似,但是它是告诉iPerf服务器等到客户端测试完成后再在相反的方向中重复之前的测试。

  最后,如果你需要支持多点传送应用,那么可以使用-B选项指定多点传送组IP地址来启动多个iPerf服务器。

然后再打开你的iPerf客户端,连接之前启动的多点传送组iPerf服务器。

转自:https://blog.csdn.net/peijian1998/article/details/26563957?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2.compare&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2.compare

https://blog.csdn.net/evenness/article/details/737184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