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城市工作的核心是人。作为基层一线工作者,对此感触尤深。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是城市治理的永恒灵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则是衡量我们工作成色的最直接标尺。现实中,一些服务却与群众期盼存在着难以忽视的距离。
某些情况下,服务导向仍未完全校准。一些工作仍习惯性围着上级指令转,为“领导满意”投入更多心思,而对“群众满意”的体察与回应却稍显滞后。部分基层干部在应对群众多样化需求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方式陈旧,难以真正解开群众心结。此外,条块分割的治理格局也常导致“九龙治水”的困局,群众一件牵涉多部门的“烦心事”,在部门间辗转推诿中,成了难以化解的“心头刺”。
要破解这些难题,亟需在思想与行动上实现三重转变:从“向上看”转向“向下沉”,真正以百姓之心为心,主动迈开步子,深入街头巷尾、楼宇院落,在家长里短中体察真正的需求;从“凭经验”转向“练本领”,持续更新服务理念与能力,善用新方法新技术,将政策语言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从“单打一”转向“协同办”,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让群众诉求在顺畅协同中高效化解。群众日常的“小事”,从疏通水管、更换路灯到化解邻里纠纷,恰是我们应倾注心力的大事。它们虽小,却承载着群众最切身的幸福感,是检验我们初心与担当的试金石。
基层治理的宏大叙事,正是由这无数细微而具体的为民实践所构成。让我们把群众小事始终放在心头最高位置,主动寻找、用心解决那些萦绕在群众心头的“小烦恼”。当每一件“急难愁盼”在协同努力下得以化解,群众舒心的笑脸,便是我们这份平凡岗位上最值得骄傲的政绩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