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的心理营养是4个月到3周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就只有一个--安全感。
可见这个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那么这个安全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就是为了分离,跟他的重要他人分离。
大家听了有没有觉得很矛盾,就是这个孩子一定是从他重要他人那里吸收安全感的,而他吸收了大量的安全感居然是为了和这个重要他人分离。
这个时候我们还想问一个问题是,他的重要他人肯吗?如果我给了你安全感,你越多安全感你就会离开我越早,那么这个重要他人肯不肯呢?确实,在这个时候很多重要他人就不肯了,就是当重要他人,一般是他的妈妈,当他发现孩子长大要离开他的时候,他就不再愿意给这个孩子安全感了。所以,我们的心理营养到了安全感这个部分常常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想问一个问题是:这个孩子为什么跟他的重要他人分离呢?答案就是如果他不分离的话,他就不能够在心理上真正的成为一个人。
那你可能又要问了,如果孩子到了三周岁在心理上才能够成为一个人,还没有分离之前,这个孩子是什么,难道不是一个人吗?是的,在心理上孩子三周岁之前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共生体。
你说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明明看到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我们怎么还说他们是一个共生体呢?其实人类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人,他从胚胎开始就是一个生命了,这个生命最开始是在妈妈的身体里面慢慢的孕育长大,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他跟他的妈妈是脐带连接的,在这之前他们都是生理上的共生体,而出生剪脐带以后,他们才是两个分开的个体。
而真正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命哪里开始呢?从分离开始的。这个在生理上是容易的,脐带剪断就可以了。但在心理上需要足足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需要孩子跟妈妈两个人的努力,孩子才能在大概三岁的时候能够跟他的妈妈分离,他才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是什么天性在推动孩子呢?就是他想要独立自主,所以当孩子吸收了足够的安全感了以后,他才敢他也才能跟他的重要他人分离。否则,这个小孩可能一生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分离焦虑,任何的分离都会让这个孩子感到非常的恐惧,感觉好像一个人被撕裂成两半一样!这就是孩子的感觉。
所以对一个小孩说:“你不乖的话我就不要你了,我就把你丢了!”对孩子来讲,抛弃就等于死亡,因为在三岁内的小孩,他是以为他跟妈妈是一个个体,他不知道他跟妈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分离就等于死亡!因此孩子是非常害怕分离的!
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以后的任何分离,比如最早的分离就是上幼儿园。那些有分离焦虑的孩子会不肯下车,一直抱着爸爸妈妈不肯离开,到了幼儿园以后一直哭个不停,整个情绪好像要崩溃的样子。
而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些孩子就会受不了,因为又一次的面对分离。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可能有一个好朋友,而这个朋友突然有一天说我不要跟你做朋友了,这个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就会完全崩溃的,他会说他不要上学了,因为他害怕分离,如果他跟一个人的关系很好,有一天这个关系没有了他就会面临分离焦虑。
这样一个分离焦虑的孩子,将来他谈恋爱了,如果他的恋爱对象跟他说:“我们相处不来,我们分了吧。”一般人是痛苦难受,但对于这些有分离焦虑的孩子,也就是安全感不够的少年人他甚至会自杀的。因为对于他讲,这样的分离就是活生生的被撕裂。而心理营养足够的孩子,他会痛苦难过,但他一定不会觉得我整个人就完了,一定不会觉得崩溃。
这个安全感是从三个方面来做的。在四个月到三岁这个阶段,爸爸妈妈怎么做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呢?它不像0--3个月的时候,妈妈只要分泌本体胺就行了。这个阶段确实需要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第一,妈妈要努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面情绪稳定。妈妈情绪越稳定,孩子的安全感就越足。我们发现有一个字是跟女人有关的,“安”,这个字意思就是家里面有一个双腿盘起来的女人,表达出来的就是一个情绪稳定的女人。其实当孩子看到妈妈在家里面是一个情绪稳定的女人,不管孩子的情况是什么样,他是会觉得非常安心的。
关于安全感这个部分,妈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妈妈能够让自己的情绪稳定的话,她不用做任何东西,孩子单单看到这个妈妈,孩子就会有安全感,妈妈只要抱抱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所以,在跟孩子相处中,虽然妈妈也会不开心,也会有伤心,难过。但妈妈不会乱发飙,不会无缘无故的突然之间就像地雷一样炸开。那这样子的妈妈就是情绪稳定的。
在说妈妈情绪稳定的时候,不是说妈妈没有情绪,没有情绪的只有死人!所有人都是有情绪的,但妈妈的情绪不会失控,不会乱发飙。等于说,妈妈告诉你哦,家里面是有一个地雷的,但你完全知道这个地雷在哪里,所以,孩子在家的时候知道要避开这个地雷就好了。情绪稳定的妈妈,就是孩子知道地雷在哪里。
第二,来自于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如果你回想一下你小时候,当你爸爸妈妈吵得很厉害,甚至打起来的时候,你内心里面的第一感受是什么?你一定很害怕,很恐惧。所以爸爸妈妈的关系,在3岁前是最重要的安全感的来源。
只要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和谐的,就算他们有冲突他们是能够处理的,而不是动不动就说要离婚。因为当爸爸妈妈要离婚的时候,孩子就会有非常大的恐惧感,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天和地。所以,父母的关系很好的话,不用做什么,本身就已经给孩子很多的安全感了。因为孩子很清楚的知道,我妈妈爸爸就算有冲突,但他们的关系是稳定的。如果父母做不到的话,就只能够尽量的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第三,就是允许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比如说三岁的小朋友,他可以自己拿杯子喝水,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袜子等等,包括自己走路去幼儿园,而不是你抱着它..任何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子能够自己做,你又允许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安全感。
我们看到,有些先进国家,他们是怎么训练自己孩子独立的?那就是随着孩子的年龄,他能够做的事情就尽量的让孩子自己做。因为当孩子能够动手动脚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的独立自主、他的安全感就能够一点一点的建立起来。
包办的父母亲,什么事情都不要小孩子来做。这个在中国是要非常注意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而老人全心全意带孩子的时候呢,他会做一样事,就是他什么事情都要帮这个孩子来做。但是他不知道你越是帮这个孩子,来为他负责,这个孩子反而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的。
如何帮助孩子在这段时间顺利度过,并吸收足够的额安全感?
分成四个阶段
4-10个月:共生状态,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跟妈妈是两个个体,孩子以为跟妈妈是共生的。 生理上:爬。第一次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是否与重要他人分离。当孩子要爬行的时候,内在的独立自主的花就要开放,也会推动孩子爬出去。孩子爬出去,然后坐在某个地方玩,久了之后,安全感不够了,孩子又会爬回到妈妈身边。
妈妈此时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确保环境安全,然后让孩子在这个安全的地方自由的爬行。孩子想要爬出去的时候,妈妈就很放松的放开他,而不是很焦虑的放开他,表示我相信孩子是可以的,然后让孩子去爬。等到孩子回来找妈妈的时候,妈妈的态度很重要。我们就看着这个孩子,微笑,看看孩子需要什么,如果孩子伸手要抱抱,那我们就抱抱他,孩子要坐在我们旁边那就让他坐下。
简单来说,妈妈就是简单的回应,给孩子的感觉是如果你想要爬出去,妈妈是允许你的,如果你要爬回来,妈妈是欢迎你的。
而那些没有安全感的妈妈,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是做不到的。孩子一爬,他们就会很焦虑,而有些孩子是非常有个性的,他是一定要爬,而且爬得离开妈妈很远的。有些妈妈就不高兴了,孩子回来找妈妈的时候,这个妈妈就故意不要看他,故意对他冷淡。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原来我独立自主,妈妈是不高兴的,这样就会阻碍孩子吸收安全感,使孩子在这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建立安全感。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允许孩子自由的爬出去又爬回来,孩子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发展出一个能力:适当的好奇心。孩子在将来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东西、陌生的环境,他的好奇心是适当的,他不会过度的好奇,但他也不会看到没看过的东西就会很害怕的样子。他能够发展出很适当的好奇心。
10-16个月:生理上-行走。当孩子第一次站起来用两只脚走路的时候,是人类在自信心上第一次达到高峰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错过这一天,如果你看到了孩子的表情,你就会看到他是如此的有自信,如此的觉得美好,那他的安全感是很够的。
我们这个阶段要做的,跟之前一样,就是创造安全的环境,他要去哪里我们就要允许他多去走动、多去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让他可以独立的去玩,去探索,等到他想回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欢迎他,并且告诉他:我刚才看到了,你能够自己去玩玩具,能够自己在那边看一些东西,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棒,非常棒。
我们就是简单的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自由的走动,就能够帮助孩子发展另外一种能力:适当的冒险精神。冒险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事情我不确定,可能某些事情,某些人我有点怕,但是如果的冒险精神是适当的话,小孩子可以用感官去感受去尝试,他会慢慢的慢慢的去试,不会一下子很冲动地。这个对孩子地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16-30个月:可怕的两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里面有两个天性在冲突,一个就是要更加的独立自主,一个就是想要跟重要他人连接。
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可怕呢?他是很情绪化的,他有时想要自己做,有时又想要依赖妈妈,当孩子这样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的难伺候。他不让你管太多,又不想让你不管。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会常说一个词“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不要你帮他,你明明帮他穿好了袜子、鞋子,他非要脱下来重新穿,即使他不会穿,他还是要在那自己穿。
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非常忙碌,赶时间的话,就常常被这个小孩气死了。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在这个时候是非常想要独立自主,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叛逆期,这个时候是最明显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他不要你帮他做,他要自己做,而当他做不到的时候他就发脾气。很多爸爸妈妈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难照顾的,所以就有这样一个“可怕的两岁”。
其实这是最后的时段,一过了这个时候,他就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两岁半到三岁,但某些孩子是需要更长时间的,一般来讲,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照顾太多,我们发现照顾太多会让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更加慢。所以很有可能到四周岁、甚至五周岁才完成这个阶段。
30-36+个月:最后一把剪刀,孩子明白我是我、妈妈是妈妈。孩子才真正的在心理上、生理上都跟他的妈妈分离,而这样的孩子才真正的成为了一个人。
一旦这些做好了以后,就不会影响将来孩子的个体化,当然将来还是需要安全感的,那这样的一个孩子才能够为自己负责。否则你教他要为自己负责也是没有用的,他连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不是,你跟他讲你要独立自主要为自己负责,讲也是白讲的。
所以我们说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孩子在3周岁之前,能够在心理上真正的跟他妈妈分离,而成为一个人。
妈妈如何让自己情绪稳定?
在安全感方面妈妈确确实实是最重要的,妈妈需要保证自己情绪稳定,那么如果妈妈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你需要做四件事:
一、了解什么叫做情绪管理。比如我有很多情绪的时候,我怎么样去疏放,我又怎么样子去用这些情绪,哪怕是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够用的话,我要如何疏放,这个是一定要学习的。
二、如果你学完了,你发现我书也看了、课也上了,情绪还是很不好的话。你需要去处理一下你和你爸爸妈妈的关系。人是这样的,如果你和父母的关系有纠结的话,你的心就不能安静,你的情绪是很难真正的稳定的。
三、看有没有创伤事件在你的生命里面发生,如果有这种事件,那无论你怎么看书学习都是不能够帮助你的,因为你需要做心理上的治疗。这个跟生理上一样,身体受伤需要治疗,心理受伤也是需要治疗的。比如,你小时候被别人欺负得很厉害得话,你长了以后也会常常有情绪的,虽然没有人欺负你,但你会很容易的被引发情绪。心理创伤事件是一定要做心理治疗的。否则你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感觉到你虽然可能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妈妈,但却是一个不安全妈妈。
四、我们之所以情绪不稳定,是因为我们自己缺乏心理营养。我们要看自己缺了哪一块的心理营养,然后自己给自己做重要他人,给自己心理营养。
当我们能够这样做的话,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而这个时候,孩子就单单跟妈妈待在一起,不管做什么,玩游戏也好、读书也好...孩子就能够从妈妈身上吸收大量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