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不敢触及的残酷,哀鸿遍野,易子而食怕是也不能及它半分。
明明在满是花草的小院里喝着茶,明明在学校的课堂里认真听着课,明明在父母的怀抱里安静的睡着觉,怎么震耳欲聋的的炮火就打在了城市的上空呢?
明明生活里都是糖,却被世界的狼子野心在余生灌满了苦涩的药。
可是我还是看了,因为某次在别的地方看到了这部剧结尾的彩色,我想导演要告诉我们的,应该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吧。
故事发生在1939年,历史上残酷的二战时期,德国军队仅仅两周就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而辛德勒原本只是一个资本至上的圆滑商人,他每日沉迷酒色,本想靠着二战打发战争横财,可是在他看到犹太人的惨状后,竟然触发了内心的善良,他借着工厂需要人手为借口,表面低价雇佣犹太人做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实际上,借着这份雇佣名单,拯救了1100多名本会在纳粹集中营被屠杀的犹太人。
战争的对立面—善良
《辛德勒的名单》是个沉重的电影名字,名单之内代表着生存和希望,而名单之外,则是黑暗和死亡。
在二战被屠杀的上百万犹太人里,名单成了这残酷节点唯一的光,代表的是真情,是温暖,是善良。
辛德勒所代表的的人群,就是在战争对立面行走的光,他明明可以大发横财,明明可以残忍更甚,明明可以和纳粹合作高枕无忧,可是他没有,而在这众多的诱惑中驱使他开始拯救这些无辜犹太人的,就是他的善良。
而这份在外人看来足以让他丢掉性命和积累半生的资产的行为,善良却让他觉得自己若不是拯救了这以百万计的所有犹太人,则自己做的就远远不够。
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内心充满的不是骄傲和释然,而满是愧疚,看着天空压城的浓云散开,他愧疚的不能自已,他对他的助手说道:“我为什么留这辆车,它能换十条命,十条命,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可以救两条命。这是黄金,可多救两个人,他会让我换两个,至少一个人,他会多个我一个人,多一个人,是一个人,斯滕,这个可以换一人的命。我本可多救一个人,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这样的善良让他憎恨自己没有竭尽全力,没有从那几百万无辜死亡的人群中再多救出一个人,即使他除了这些东西已经算倾家荡产了。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酒色之徒,能做到如此,他能把这本是慈善的事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他忍受不了无辜的人死在他的眼前,即使那些人本和他毫无关系。
这份和战争相悖的善良,传递出来的结果,是无数人的敬仰,和数以千计生命的存活。
战争的对立面—人性
战争充满着裸露的人性,他们多是原始兽性的激发,残忍,无人道,把失败的一方划出人类这个等级,而恣意的屠杀,里边的阿蒙.高斯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他的身上仅剩的,就是对权利的拥有和对美色的占有,他没有爱,而是在他的心里,他本就觉得以自己这样的身份,这些都是自己该拥有的。
他残忍到即使坐在台阶上小憩,看见路过的犹太人,也会毫不犹豫的赏她一颗子弹,他认为那是权利的象征,而现在自己,本身就是权利的代表。
而以高斯为代表的,就是战争残酷的一面,即使当时辛德勒为了救人规劝过已经杀人杀红眼的高斯:“什么是权利?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 这不叫权利,这叫正义。 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 也可以不判他死刑,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利!”
傲慢的高斯自觉有理,可是几次被挑战底线后,便不再顾及这些道理,他开始更残忍的虐杀,这就是战争给予这类人失去的理智,他们原始欲望的暴露,和辛德勒的善良理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争中的施暴者往往没有人性,而结束战争的,往往都是人性,被施暴的一方在抗战胜利后选择终止这没人性的屠杀,他们往往因为做不到毫无缘由的屠杀那些无辜的人,才会放弃自己的家仇国恨。
等到人性站在主导地位的时候,战争自然而然的就结束了。
战争的对立面—色彩
这部电影让我不敢看的原因,就是她的色彩,黑白的色调下,像是讲述一个残忍的,却不敢暴露的血腥故事,我想导演想向我们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绪吧:战争本就该是这样的色调。
本来用来装饰世界的色彩在黑白的色调下让局外人少去怀念以前的美好。
遍地的鲜血因为黑白的色调也变得麻木而非血腥。
因想逃避战火跳进粪坑底部的孩子们,也能因为黑白色调有着引人注目的哀伤的目光而非观众不能容忍的腐臭。
而纳粹集中营焚烧炉飘出的漫天飞舞的骨灰,在黑白色调下,竟有一瞬间像是自由飞舞的雪花,轻盈美丽。
辛德勒在场残忍的战争中,连他自己都是黑白的,可是他不断的尽一切努力去发现色彩,恢复色彩,就像那个黑白色彩中唯一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姑娘,她面对眼前的灾难,即使年幼,也在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己,她想活下去。
而她这份对未来和生命的执著,让辛德勒看到了希望,或者说,他想用尽力量给别人制造希望,那希望还是有的,一定有。
等到电影的结局,辛德勒已经去世,战争也早已结束,而那些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走向他墓碑的那一刻,世界变的五彩缤纷,这种色彩正好落在他的墓前,那是关于他们在抵抗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最惊心动魄结束语。
战争固然残酷,但总有人,总有事,站在它的对立面抵制着这一切,而结果可想而知,战争无论持续多久,它都是必定是最后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