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划过云南夜空~~美丽青春云南往事(连载一)

   

                        题记

      爸爸妈妈从北方来,边疆云南谋生安然,我出生于云县,读小学、中学、大学,蒙自生活给予了我非常深的印记,也许青春是从那时才真正开始的,石榴园火红的记忆难忘,初恋也是从那时从石榴园中飞起来的,回到云县,我找到了世界上最幸福的爱恋,青春很多时候是迷茫的,由于服务家乡社会的定力,有了自己的格局,听到了银河的水声----闪电划过云南夜空,给人无限迷恋和回味,让我们壮阔盈怀。

     

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父母的恩典大地的邀请

用热爱克勤克俭的扶养操劳

勤劳和善良不会辜负这个世界

每一个人都会幸福的

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岁月让故乡披上梦的霞妆

清纯让大地发出最真挚的情感

花果飘香的农庄不甘寂寞

大片大片的甘蔗林把梦想托举


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青春激昂不停的奔波思索

牵挂成功与失败共存捉摸不定的社会

一只手会颤抖另一只手在摇摆

只想为理想流尽最后的眼泪

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小米小麦还是稻子 白面还是深色皮肤

中原还是边关 开始还是结尾

高贵的灵魂还是卑微 记住恩典记住宿愿

完成作为一个血肉之躯的爱恋

这个世界 我的影子 劳碌与过程

生之美好坦然 死了没入泥土


青春会飞吗?会飞。青春有泪吗?有。青春有什么样的力量,团结向上的力量,意气风发的力量。


      青春是最难忘的,人生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有许多难忘的相伴的人,除了亲人之外,同学是十分普遍的。同学从小相伴,感情纯真,就象一盆洁白的纯净的水,没有掺任何杂质,相依相偎,一起拥有,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同学相识相知,互帮互助,心心相印,同学是长青树,是人生的碧玉,是社会的一个符号,是团结友爱的象征。同在一个教室里读书,日久生情,分别后定生想念。于是,小学同学聚会、中学的、大学的,不一而论,是很流行的,在聚会中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少年、青年,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有许多缘份,相爱是一种缘份,同学也是一种缘份。因为有缘,才能走到一起,电视连续剧《红十字方队》的主题歌《相逢是首歌》就很有意义,很有代表性。在童年,我们无忧无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青春的季节,我们满怀理想,书桌、黑板、教室、校园、老师,连接了我们,我们是田里撒下的一颗种子,是愉快成长的绿色小秧苗,是天空里的一朵白云,是大地上的天使。青春如此浪漫美好,歌颂青春就是歌颂大地。

    人的经历是各种各样的。同是一个班级的同学,有的通过努力,事业有成,也是值得骄傲的。有的运气好,有的有社会关系,好日子就会轻而易举,有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倒霉,有的会遇到嫉妒遭遇挫折,有的在商海里闯荡发了大财等等。就拿我们蒙自师专八八级历史班50位同学来说,毕业后有的在省城,有的改行当了公务员,有极少数当上了副科级领导干部,有的进了企业,有的当上了中学校长,有的经商当了老板,有的发生意外死亡了等。多数同学都混得很不错,大都在城市,许多都有自己的私家车。

有一种风气很不好,就是攀比,有的同学聚会比官比富,有自觉的故意的比,也有不自觉的。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大凡人,人生活在群体中,都会相互比较,比长比短,这并不奇怪,但如果形成攀比就要不得了。这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世俗观念有关,不能正确看待人生、人的价值,往往有一种小市民的心态,似乎当官和发财才有尊严,别的就什么也不是,就活得没有意思了一样。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我们的人生观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当然,做官和发财大家都想,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作为普通人,好好的活着,亲人和朋友、同学相互陪伴,找到快乐,并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很不错,就很幸福。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那个8月,我们蒙自师专八八级历史系举办了长达二十年的同学聚会,云南各个专州(市)的同学会聚蒙自绿宝.文萃大酒店。大家看望了老师,参观了学校,开展了活动,畅叙友情,玩得很愉快。大家和学生时代一样,亲切地喊着各自的名字,非常的高兴,还印发了通讯录,也没有职务一栏,同学亲如一家,加深了友谊。

这次聚会我们感触最深最钦佩的就是香格里拉的同学,她资助了2万元,了不起。记得有一年我到香格里拉旅游,还是个旧沙甸的同学告诉了她的电话号码,她热情款待了我,还送给了我当地特产,让我真是意想不到,在世界名景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同学。

这次聚会回来途中,石屏的同学硬是要挽留我们多玩几天,带我们观光了异龙湖,还送给了有名的石屏豆腐,到了玉溪市,玉溪的同学又款待了我们。

同学之情,一生难忘。同学聚会是一件大好事,怎么样让大家高高兴兴,怎么样才有意义,这是筹备时就要注意的。要乐观豁达,摆正心态,正确的看待生活。比并不奇怪,很多时候是不自觉的,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读书时大家都一样,是平等的,可是步入社会后,不可能同步发展,这就出现了差别,有差别心理就会不平衡,差一点或一般的就会羡慕更好的,就会产生自悲,就感觉不如人,就埋怨自己,就心情不舒畅。本来同学聚会是高兴的事,却产生了不愉快、不满足,就有失落感,在这样的心情之下,美好的也不美好起来,就对同学聚会产生低落,说句实话也就是不想聚会了。

搞同学聚会的目的,是珍惜同学的情意,让大家都高兴。人活着,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平平常常,快快乐乐就好,轰轰烈烈一样的过,平平淡淡也一样的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找自己喜欢的事做,就会很充实。

    我们班多少年不见,今天终于见面了,天空默默的为我们歌唱,大地用各种各样的果实为我们助兴,我们手牵手,说着笑着,早到的老班长前来迎接,一起走进了大酒店,照了像摄了影,留下珍贵的瞬间。此时此刻,我们充分感受到同学实在是力量,一种鼓舞,是一个战斗集体,是一个蓝天下大地之上的不朽印记,我们为有这样的集体而欣慰而舒坦。我们是坚实的,又是奔放的,我们无话不讲,有歌声,有笑声,有前进的脚步声。

二十年风雨沧桑,学校大变样了,也改为本科院校红河学院。车队在红河大道上行进,拐进了校区,迎面吹来了青春的风,红河学院多象一朵灿烂的花滋润我们的心田。座谈会上,学院领导、班主任、课任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学院和历史系的发展变化,各位同学纷纷发言,大家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叙达想念之情,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各位的光辉形象,一首《相逢是首歌》多有深情,结束时我们向老师献花和赠送了礼品。

我们三三两两去逛校园,当然,更能牵起我们情感的是老校区,足球场还那样,一样的苍劲,蓝球场还在那里,走进宿舍区,这个说:“那,我们几个就住在这里”,那个说:“那,我们住在二楼”,那个又说:“这是饭厅,还在,过去我们在楼上看电影,蚊子多时,跺得楼板直响”。“原来的大门在这个位置”,“这是我们的教室,在三楼”。也许新大楼满足不了我们的欲望,我们是守旧的,现在我们只对旧物感兴趣。

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一起在教室里学习,在校园中漫步,去食堂打饭,去大门外吃烧豆腐。有一次,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还在收获过的石榴园中拣摘了一些石榴,还送给了外语班的女同学。

那是一个春天,大清早,我们走向了五公里外的一个水库,在那里野炊,几个女同学负责煮饭做菜,我和几个去拾柴,有几个去抬水,还开展了登山比赛。满山的桃花俏丽无比,惹得我们纷纷行动起来,摘了许多桃花,回去的时候,拿着桃花兴高采烈。

在师专学习的第一年,时值中秋节,我和个旧的、河口的、怒江的四个同学坐在操场上,品偿着月饼,在出门在外的寂寞孤单中结拜了兄弟,我年龄最长,现在过年过节四个人时常短信问候。

记得老三用自行车带着我进蒙自城赶街,两个人吃西瓜很好笑,在城里,度过了很有味的一天。当我看上了外语班的一个女生,还是老三帮我扛大刀,打开了局面,开始了一段恋爱,想起初恋的感觉实在是很美好。

我们班到大理考察,古城里多么悠闲自在,买了工艺品,到三塔寺、蝴蝶泉等地,我们一伙一伙的玩得实在是开心,我们认识了风花雪月,认识了南诏国和大理国。

  毕业那一天,我们打了饭菜,凑在一起聚餐,面对两年的同窗之情,将要分别,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有几个也一样,这就是同学之情,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很简单很明了,永远难忘。

    蒙自聚会后,时间又过去了六年。当某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段斌同学打来的,问我参不参加同学聚会,我说就是我没有车,她说不怕的。于是我开始做了几个梦,心里想的事也是同学聚会。

    云县一中高88届55、56班的同学已分别28年了,2016年1月30日31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又聚到了一起。报到时间是30日早上8点在金汇源大酒店。吃过早点,我在东大街想打的,可等了一会没有,我怕误事,只好坐上了公共汽车。8点正,我来到了酒店大院,院子里少有人,同学们还一个都没有来,我就站在几盆花树前等。大门有一个有点胖的人进来,我觉得不是我们班的同学,他走到我面前叫了我一声,我才发现他是李朝坤,读书时个子小,也没有现在胖,难怪我认不出来了。

9点半以前,同学陆续到了大厅报到,个个非常热情,客客气气,还一个劲地握手。当有的同学向我伸手时,我赶快说了句我的手僵,确实,这几天很冷,可是有一个却说,“我的是热乎的,捂热你”。

当时,有的来了,有的还没到,可能有的还晓不得,有的很热心,赶紧拨通电话,叫赶快来。同学中有的是从昆明来的,有的从临沧来。有一个叫刘辉的向我打招呼,她说跟我还是小学同学呢,她的变化太大,我差点认不出来,她说,我小学在东门外读,老师是杨太贤,我说是的,于是她的名字和样子渐渐清晰起来。班主任马寿康老师也来了,他是回族,头上还包着头巾呢。吴同学是从昆明来的,她帮我们一个一个加进微信群。大厅热热闹闹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握手言谈,畅叙离别之情,访问现状。

9点半多一点的时候,三辆中巴车载着我们去漫湾。车子在不是很好的公路上行进,山环水转,过忙怀,到了漫湾电厂生活区,拿上安全帽,在漫湾街子吃中饭,是清真的,不错,我们边吃边谈。来到大坝前,我们都穿着红色的班服,站成三列,一个个镜头把我们定格在一起。

在这雄伟的大坝前,我们欢快激情,照了很多相。有时我站在右边上,可能有几张只露出了一个头,有几张头都未露出来。我们进了涵洞,开始参观电厂,先是展览区,隧道两边是电厂情况介绍,一幅幅图片展现了电厂的风姿和精彩,也让我们认识了电厂的过去。谭建华说,阮跃龙这张是你的弟弟全国劳模,过来合个影。来到厂房,看了机组,坐电梯来到坝顶。

    大坝上,呈现的是一个人工湖,江水淡定,绿丝丝的,远处是青山,还看到了房屋,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走了一段路,来到码头,我们坐上了两艘船,前往上游昔宜村。要坐两个小时,船缓缓前行,一点不快。我们坐在舱里,有的睡着了,有的站着望两岸景色,青山绿水,非常养眼。好几个来到船头,拍照发微信。马老师也坐不住了,和老孟谈了会,来到船头欣赏美景。

    终于,来到昔宜码头,看到了昔宜村,非常独特,这里是临沧第一村。上岸后,来到村委会,又来到张朝华家餐馆,很宽敞。大家坐下后,由两位同学念祝辞,接着马老师讲了话,其后是一个一个自我介绍。开饭了,吃的是江鱼。

    晚上8点半钟,我们回到了县城。夜色朦胧,街上灯光闪烁,我们三三两两走进了尚辰歌厅,在301等房间,同学们放开喉咙歌唱,款款情深,随着音乐起伏,有的激情四射,有的缠缠绵绵,不会唱的坐着静听,不时有同学敬酒。李天伟喊我跟他坐在一起,他做我工作说要放开,他太热情了。在这里,歌声悠扬,谈话声不绝于耳,同学们多么快活,感情也更加深了。

    31日上午10点,我们集中到老一中。原来的教学楼拆了,老一中的样子已面目全非,唯有操场还在。我们三五一群站在操场上,说这说那,请来了教体育的刘老师,还有教化学的罗老师,大家站在一起合影留念。在这里,我们不时回忆起原来在学校时的岁月,读书、玩耍,十分快活。

    12点,我们来到了河湾鑫源农庄,这是55班同学杨应菊家开的。我们坐成了好几桌,吃饭、喝酒、聊天。大家都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晚饭很丰盛,你敬我我敬你,吃得非常开心。大家都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过了28年,我们思念青春,怀念青春,我们相聚一起,非常幸福快乐,愿同学之情永驻。

    同学,我们共同的拥有。说简单,有聚有散。说珍贵,很珍贵,伴我们一生。我们从一个小孩子长大不容易,这样的情实在是难得的,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岁月总是不饶人的,我们重新走到一起去回忆珍惜过去的难忘时光,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同学之情,地久天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