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1期
主编:雪漠
诚意是传统文化共同的底线
初阶是诚意,信为功德母。
中华文化如无垠星空,璀璨绚丽,其中以儒释道三家最为耀眼,而且儒释道三家不是割裂对立的,它们之间有一种次第性的关系,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过去,佛道文化很少将儒家作为基础来学习,但我发现,很多道家大师和佛家大师最初都是儒生,比如弘一法师、印光大师等。他们最初都接受过儒家文化的训练,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所以一进入佛道文化,很快就成了大师。相反,没有接受过儒家教育的人,进入佛道文化之后几乎难成大器,这个现象在国内尤为明显。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很多儒学大师,远比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更加伟大。
儒家文化之所以能支撑中国几千年,确实有它的道理,它建立的传统道德观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每个时代所出现的伟人之中,绝大部份人接受的都是儒家的教育。所以,儒家文化非常了不起,真正被它影响、受其熏染的人,至少会成为一个好人,因为他们都有牢不可破的道德底线。
儒家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方面:一是格物,二是致知,三是正心,四是诚意,五是修身,六是齐家,七是治国,八是平天下。这八个方面,代表了儒学教育的八个阶段和八种做人的准则。不过,这种安排其实并不科学,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前,曾经按照这个顺序来训练自己,但是他对着竹子,“格”了好几天的“物”,也没有格出任何东西,最后弄得自己身心疲惫。这跟王阳明自己的悟性没有关系,实际上是传统的次第安排得不合理,不符合实际。在日常生活的训练之中,不应该把格物放在第一步,而应该把诚意放在第一步。因为,诚意是所有文化的基础,离开诚意,就容易走偏,或者变得不知所云。所以,在本书中,我将诚意放在了筑基品的第一位,首先就告诉大家何为诚意,如何做到诚意,诚意有多么重要。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一种瑜伽训练方法,叫虔信瑜伽,它的训练目的就是诚意。严格地进行虔信瑜伽的训练之后,你就能真正地做到内诚外信。对于“内诚”,除了儒家要求的诚信之外,我还加上一份对信仰的敬畏。而“外信”,则是说话算话,不说虚话和假话,不信口开河,言出必行。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有信用。不过,有时也有例外。比如,一个人刚开始不太好,想做坏事,后来经过心灵训练升华了自己,再也不想做坏事了。这时,你能说他没有诚信,说话不算数吗?当然不行。我们只能说他变了。人事的变迁,往往不是当下的我们能够预料的。有些坏人会变好,也有一些好人会变坏,更有一些人放弃了最初真心想做的事情,或是再也没有了做这件事的机缘,而不得不放弃初衷,诸多的条件都会导致变化的出现,不一定就是这个人不诚信。所以,评价一个人是不是诚信,不能机械化地看他有没有遵守诺言,而要结合多方面条件来衡量。对“诚意”的训练,注重的也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行为和结果,还有一个人的心灵状态,而且,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中华文化强调“信愿行”,首先要做到“信”,没有“信”,文化就没有意义。但一般的信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它不足以让一种文化传承下去。能够传承的文化,必须有一种达到信仰层次的信。换句话说,当一种文化变成信仰的时候,它才有可能传承下去。
儒家为什么要建孔庙?原因有两点:第一,孔庙与书院结合,可以培养人才;第二,培养老百姓对儒家文化的诚意——也就是“信”,让儒家文化在老百姓心中拥有一种宗教信仰般的地位。过去,人们把儒释道并称为三教,为什么?就是因为儒释道文化都有信仰成份作为基础。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文化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让人得到升华;如果它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的文化,就会游离于人的生命之外,对人的生命本质产生不了任何作用。文天祥、韩愈、岳飞、范蠡、冯道等人都是有信仰的,但他们信仰的不是某种有着宗教组织的宗教,而是儒家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他们的心,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时刻,让他们作出某种选择的,就是他们的信仰。比如,文天祥明明可以好好地活下去,继续当丞相,为什么他偏偏要三番五次地求死?因为对忠义精神、三纲五常的信仰。正如与他同时代的陈文龙所说:“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意思是,我从小读的圣贤书中,讲的全都是忠义气节,它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了,我怎么可能因为你们威逼利诱,就抛弃我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贪生怕死、贪图权贵的叛徒呢?所以,虽然蒙古人没有杀他,但他还是绝食而死。他之所以这么勇敢,这么坚决,就是因为他有信仰,“信为功德母”,信仰给了他无穷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也是这样,长征途中,数以万计的红军被围追堵截,不断有同伴在半路上死去,但他们一直非常坚定,没有丝毫动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走完了两万五千里路。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这都是不可思议、难以想像的,但他们确实做到了。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让他们能走完这么艰难、漫长的一段路?是诚意,也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坚信自己在创造一个更好的时代,坚信共产主义会带给父老同胞一个更加平安、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这个信念和理想,他们可以承受任何苦难。这就是信仰,而且是真正的信仰。当一个人将文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和名誉更加重要的时候,这种文化就成了他的信仰。
目前,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原因就在于诚信的缺失。首先,现代人很少会发自内心地崇敬一种文化;其次,现代人心中没有一种坚定不移的行为准则。比如,如果再一次爆发战争,中国人需要像老一辈的红军那样长征,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又有多少人会愿意做?别说长征了,有些大学生发现学校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就会选择退学。有些公司职员也是这样,一旦觉得公司不好,老板不好,就会撂挑子,根本不考虑这样会不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有些人只是因为别处有更高的工资,就会离开培养他多年的公司,甚至跳槽到老东家的竞争对手那里去,根本不在乎这样会给老东家造成多大的损失。这些行为都是因为缺乏诚信。很多人想方设法地诈骗、制造廉价的有毒食品等,更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行为。相反,假如我们的社会注重诚信,以制度保障诚信,而不是将没有诚信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仅仅在口头上呼吁诚信的话,很多现象是不会发生的。比如,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地铁站逃了一张票,这个记录被永远地保留在她的档案之中,无论她面试哪间公司,对方都不愿意要她,原因就在于她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多少人敢轻易地破坏规则?肯定不会太多。至于他们的坚守能不能达到信仰的程度,那是另一回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信仰的人肯定比有信仰的人更多。换句话说,即使豁出性命,也要守住某种信念或规则,永远都是只有少数人能做到的事情,但他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只要有一颗,就能照亮夜行人的心灵。
所以,对任何文化来说,“诚”都是第一位的。
END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甘肃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 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