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真读完罗杰斯是《个人形成论》第八章《“成为真实的自我”》后,我突然有一种对人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跟我近期正在读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似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非常相通的智慧和哲学意义。
成为真实的自我,不是一个固化的目标和一个可以完成的取向,它是一条永无止境的生活之道。当我决心成为真实的自我时,意味着我积极投身于流动的生存过程,投身于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时刻,投身于每一个当下此刻,享受它、与它真正地在一起,一起创造生命本该有的精彩和深刻意义。
我跟随船长的指引,在本章中寻找一年后那个靠近真实的自我到底会成长成什么模样,于是一幅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画卷在我的眼前展开。
【一年后的自己】
我在面对社交、面对挫折、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时轻松自如,这种轻松自如不是说我完全不慌张完全不困惑,而是我可以很清醒地看到自己也会紧张、也会难过、也会恐惧,但是当我看见它们的时候,我不再下意识去掩饰,而是尊重它们,尊重这样的感受,接纳、包容并且充分感受它们的来处,当我知道他们从哪儿来的时候,我变得坦然、轻松、平和,我可以和它们和平共处然后聚焦眼前手中的实际要务,而不再需要去跟任何人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很淡定、很强大、心里素质很好。
当我放下自己的心理防御,展现真实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之际,我发现自己的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开发,我可以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去解决应该对许许多多实际的难题。
我慢慢学会在推进自己利益的同时,兼顾到对他人的共情与关心,我发现这2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它们是可以被找到平衡的。
我曾被一个巨大的魔咒“过去我是什么,我必须是什么,我应该是什么”这样的僵化思维苦苦折磨;我过去是一个优秀的团队长,可是内心并不想仅仅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长,现在的我可以开始自由写作,可以在心理学领域徜徉,在让自己不断寻求生命真义的同时帮到很多的人走出生命的困局;过去在父母眼中,我应该要担当起弟弟妹妹的债务,我应该去做生意,我应该马上就结婚!而现在的我,让他们承担起了自己生命的责任让他们看到自己为什么会犯错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并着手改进,我成为了一个笔耕不辍的终身学习者,我正在跟一个同样受到生活启发跟我有相同追求的人相恋并期待可以携手共度此生;过去我常常被世俗舆论的标准所累,假如我的物质条件不够优渥,到了而立之年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车自己的房,还没有过上起码精致的生活,就会失去自尊和脸面!而此时的我,在郊外一处近山的小居所租住,便宜的房租让我可以将更多的存款和预算拿来学习提升自己、做理财以及支付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我给自己做简单的轻食、每天出门就可以做爬山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我还在阳台种上可爱的花草,陶冶生活的情趣。在这个城市,我开始有了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我用自己的开放性一次次地推动了他人的真实与开放,屡试不爽,我们在一起充分地享受生命馈赠的每一份礼物。当我不再被这样那样的僵化思维束缚,我发现自己内心的恐惧越来越少,我甚至不惧怕死亡,因为那也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的,我知道并追随了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那个标准,而不是外界要求的那个标准。
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自然而然、随兴创造我自己和我的生活。我不再害怕犯错,因为我学会勇敢用行动来纠错,并接纳犯错的自己。
我不间断地写作,也耕作!虽然只是阳台上那些小小的花草和自给自足的蔬果。
我开始学着像孩童一样去观看这个世界,观看周遭的人事物,学会不要开启评判模式,而是时时启动接纳系统,让TA是TA本来的样子。虽然有时候自动化的向外审视还是会上线,但是已经越来越少,已经越来越快被我察觉。
我着眼于每天一小步的积累和变化并且享受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而不再执着于任何一个固定的目标或者奢望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此时的我非常清楚,目标是方向标,为每一次旅程设定了目的地,但是享受路上的风景才是旅途的意义。
此时此刻,我是那么相信真实的自己,那么相信每一个实在的体验,那么相信每一个真实的感受,那么相信每一段过程的意义。这些,都是我生命中丰富多彩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