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价值的人,就是让要自己变得不可或缺

这个是一位72岁老人的头颅CT片,今天因为不慎摔伤头部着地,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其实,刚开始来的时候,量不是很大,意识还是个嗜睡,但是一会会儿就意识障碍加重,复查了这个头颅CT,这次出血量比较大了,算了一下,大概已经有100ml,出现了明显脑疝的征象,左侧瞳孔散大了。患者没有直系家属,来的都是外甥侄子之类的亲属。一个儿子联系不上,另一个儿子在杭州打工,都不在家,患者平时在妹妹家生活。

其实,从医疗角度来讲,剧烈的头部外伤后导致急性硬膜外血肿很常见,只要发现及时,积极救治,大部分预后都很好,因为它的出血大多数是脑膜中动脉撕裂,或者颅骨骨折后板障出血,静脉窦撕裂出血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没有脑实质损伤的话,抢救及时不会留下偏瘫失语癫痫之类的后遗症。

给旁系亲属们告知了病情以后,大家都没有一个拿注意的。大家一直在讨论,讨论手术风险很大,但就是不讨论,手术是为了救命,手术做了以后,就能先活下来,其他的再想办法。商量了两个小时,商量到患者的病情越来越重,一直到出现左侧瞳孔散大,在医生的催促下,才勉强做出决定,先做手术,再考虑后面的情况。我们急急忙忙做术前准备,手麻科来接病人,一起陪同去手术室,就在麻醉医师给家属谈风险的时候,这些旁系亲属都觉得手术风险大,预后差,那还不如不做。要做,就得让病人醒来,醒来后生活要能自理。虽然主管医生在术前,一再反复给家属说,生活自理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还是只想自己期望的事情,别的一概听不进去。直到此刻,才确定手术不做了,回病房!不行了,拉回家料理后事。

没有给患者做手术,我们只能为比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不做手术,也就意味着最后生命的终结。不是我们不给做,主管医生急的团团转,但家属们就是拿不了注意。患者的丈夫死了,女儿死了,平时就在妹妹家生活,唯一能联系上的儿子,把电话打过去直接回复一句“你们看着办”。这让人情何以堪,儿子都不靠谱,其他的亲属们谁能拿得了注意?也就是只能患者妹妹,最后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了“病情已知,拒绝手术,自愿承担一切后果”

如果坚持做手术,医药费大家可以东凑西拼,医保报销后花不了几个钱,最重要的是救过来,可能存在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也有可能是植物状态。后期的康复,需要长期有人护理照管,现在家里哪有闲人来护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一般的家庭,又请不起护工,毕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你说,养儿防老儿,在关键时刻儿子在哪里?连一个做手术救命的一个决定,都不愿意去承担。一句你们看着办吧,就履行了他的责任。只能说,人老了太可怜,如果不能产生价值,就只能是儿子的累赘。

可能大家过得都不容易,儿子可能还有自己的儿子,儿子也有可能自己都过得自顾不暇,穷困潦倒。哪能有能力去考虑别的事情?所以,这毕竟是现实啊,如果这个患者在年轻的时候,有自己的工作,退休了以后有退休工资。或者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很努力,有一笔大大的存款,这个存款不仅可以给她看病,还可以儿子的生活过得更好,我想儿子一定会在电话那头爽快而又焦急的答应“赶紧做手术吧!那么,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所以,朋友们,在年轻的时候,好好努力吧,努力让自己有价值,年轻的时候不努力,难道要等老了吗?老了才是享受的时候。我觉得,不怪亲戚,亲戚都有自己的生活,能帮着送到医院抢救,已经是仁至义尽。也不怪儿子,儿子如果生活的好,又怎么可能对自己的母亲不管不顾?当然我们更不能怪一个70多岁的老人,她受到外伤,病情严重已经很可怜了。

其实,我应该看到,如果年轻的时候的“我们”,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没有让自己没有变得不可或缺,那么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就是一根快要烧尽的朽木,朽木能有什么作用?一点价值没有,如果非要发挥它的剩余价值,可能还要坏事,变成更多人的负担。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好好努力吧,去拼去闯去造,让自己成长,让自己优秀,让自己变成那个不可或缺的人,要因为有你的存在,让大家觉得就是离不开你。其实,这就是创造价值,共同成长,也才能相互守护。

你,能懂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