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数学运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各位伙伴们,又到了我们课程分享的时候了,今天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思维导图和数学的关系。今天的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认识思维导图、数学式思维模式以及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1. 思维导图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它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

2. 思维导图的诞生: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Tony Buzan先生。他有着”记忆力之父”的称号。他改变了传统的黑白冗长式的笔记,运用图像、色彩、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及关键字创造了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的作用:它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思维创造、提高思维品质。

4. 思维导图的运用:管理、计划安排、活动组织。

二、数学式的思维模式

1.整理

2. 顺序概念

3. 转换

4. 抽象化

5. 具体化

6. 逆向思维

7. 数学美感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数学中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一种从多个方向,求异式的进行思考,它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它具有独特性、流畅性、多感官性、变通性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能产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结果。我们来举个例子,说到60,小伙伴们能想到什么呢?

数字:序数、属性

常识:时间、年份

计算:加减乘除

生活:年龄、体重

三、案例分析

这个部分我们从3个方面来讨论。数学预习、错题集锦以及聚焦知识点。

1. 数学预习

数学预习的现状:

1) 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得过且过,预习不预习总是要听课的。

2) 想预习,但没有找到预习的方法,不知从何下手。

预习的好处:

1) 思路清晰

2) 目的明确

3) 可操作性强

预习步骤:

1) 拟定预习提纲

2) 认真阅读教材

3) 完成预习导图

2. 错题集锦

1) 一般要求,在一段时间,或者说是一个单元后,进行一次错题汇总。

2) 为什么会做错数学题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概念不清。题目理解错误;第二,计算错误。其中包括错看、没有方法、审题不明。如何解决问题呢?主要也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是不是计算中少了步骤?又或者是审题不明?又或者说对于题目毫无思路?

3. 聚焦知识点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2x5=10你是怎么理解的,我们又怎么去教孩子呢?



接下来我们来举一些具体的关于思维导图与数学的运用案例。这样更能帮助伙伴们加深印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

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3、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5、公式验算:  因数×因数 = 积        验算方法: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