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所得个税计算思路(用会计利润结合申报表的思路去思考)

经营所得个税计算思路(用会计利润结合申报表的思路去思考)

1. 汇算情形:

第一步:先调增计算应纳税人所得额再按出资或约定比例进行分配

企业调整后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个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和附加>+损失<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财产转让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其他支出)-弥补亏损+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增加额项目=超过规定标准扣除的项目金额+不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超过规定标准扣除的项目金额:职工福利费14%职工教育经费2.5%工会经费2%以上三项是上年度平均工资三倍为基数计算;利息支出调减或调增P171,业务招待费为实际发生额的60%不超过营业收入的5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营业收入的15%可结转;捐赠分30%扣除和全额扣除,社保费,资产损失,住房公积金,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其他。不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投资者工资支出、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支出、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支出、个税税款、税收滞纳金、不符合规定的捐赠、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赞助支出、其他不允许扣除的支出)

第二步:计算出企业层面的利润总额后再按照比例对合伙人的经营所得进行计算

合伙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调整后利润总额*分配比例%

第三步:计算合伙人允许扣除的个人费用及其他扣除

主要有:投资者减除费用6万/年(无其他综合所得下适用)

      专项扣除(养老、医保、失业、住房公积金)

        专项附加扣除(预缴时候不扣除,汇算时候扣除,六项)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商业健康保险2400/年 税延养老保险)

        准予扣除的个人捐赠

        投资抵扣

第四步:计算允许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调整后利润总额*分配比例%-各项扣除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与预交比较确定应补缴或退还税款

税率表:5级超额累计税率

0-3万  5%  0

3-9万  10%  1500

9-30万  20% 10500

30-50万 30% 40500           

50万以上  35% 65500

经营所得次年3月31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