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造增加价值的交易
受《产品方法论》启发,使交易双方的价值增加的交易才可达成、可持续。怎样使价值增加?对于用户来说,使用产品的效用 > 获取/使用产品的成本时,价值增加;对于公司来说,商业盈利/流量 > 创造/运维产品的成本时,价值增加。
举个例子,对用户来说,看视频的效用 > 看广告的成本,所以用户不会因为有片头广告而不使用爱奇艺、腾讯视频、YouTube等视频产品。而对于会员用户来说,会员效用(去广告、VIP视频、尊贵标识等等)> 买会员的成本,所以这一部分用户会选择购买会员。对于公司来说,广告收益/用户流量 > 内容购买/产品迭代成本,所以公司会持续提供视频产品与内容给用户。
所以说,挖掘(不同类型的)用户期望效用、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愿意付出的成本,在产品中设计使用户效用 > 用户成本、公司收益 > 产品内容成本的机制,是一种可持续的平衡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方法。
2. 使广告喜闻乐见
当广告不再成为一味降低用户体验的商业产品时,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也能得到平衡。一方面需要精准的推荐算法,将适合的广告信息推荐到适合的用户和适合的场景;另一方面需要吸引人、不与产品界面冲突的广告内容。
3. 调整用户预期
当实际情况与用户预期不符时,用户体验会降低。比如用户在刷小红书发现页时,点进了未被告知是广告的内容后才发现是广告,易对产品产生被欺骗感和不信任感。而当用户被提前告知此为广告内容时,用户将对该内容类型有正确的预期认知,从而不会产生预期不符导致用户体验降低的情况。
目前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产品页面中的广告内容均有广告标签,目的即调整用户的心理预期,避免实际情况与预期的不符而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如果下图的微博广告未被告知是广告推广,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负面反馈,因为广告不符合预期的出现打扰了用户浏览新闻热点的体验。广告标签引导了正确预期,用户从而可以在不降低心理预期的基础上忽视该内容或追随该内容。
4. 给用户控制权
用户可以选择关闭微博广告内容、对小红书广告进行反馈,满足用户对不期望内容的控制和反馈权,以弥补机制降低广告对用户的负面体验。
5. 用户体验和商业化能力象限图
以用户体验和商业化能力为横纵坐标绘制象限图,将需求和可能行动按用户体验和商业化能力的高低标注在象限图中。其中,第一象限(高用户体验、高商业化能力)的事项能帮助用户和公司增加最大化价值,应被赋予高优先级;第二象限(低用户体验、高商业化能力)和第四象限(高用户体验、低商业化能力)事项的优先级应根据公司战略、资源条件、短期长期ROI等因素来判断;而第三象限的事项并不一定是需要被忽略的,可以思考其是否有潜在的长期价值、是否是能够帮助其他重要事项实现价值的辅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