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时代的呼吸

昨天刷短视频,看到余华老师11年前的一段采访,他说:“中国人现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好像大家都不太关心别人。1995年我出版了《许三观卖血记》,两年以后,河南艾滋村的事件被媒体曝光了,所以当时一位北京的经济学教授就跟我说,你是不是有预见性?你总是在这样的事件前面。我说错了,我说像卖血这样的事件,起码从1949年开始,一直存在到了1995年,我才写他,所以我并不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我只不过是把已经走过的时代写下来而已,但是我竟然还是第一个写的。而且大家还感觉到很吃惊,那就意味着什么样的一个现象呢?

意味着在今天的中国,关心这个社会,关心那些除了他自己以外,他不认识的那些人的人,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今天这个时代的极端性,其实不容易表达。因为他还没有完成,就跟荡秋千一样,从这一头荡到那一头,我希望我们是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情况下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真正的作家,是会捍卫住文学的意义。文学,是深刻的,是能够反映时代的脉搏,是一个见证者,是一剂良药,是唤醒时代的警钟。如果文章只表达快乐的事,脱离了时代,脱离了人民,那不是文学,那只是文字;如果一个人只写取悦另一部分人的文字,那么他不是作家,那是写手。

我看到有人在视频下面评论里说:不喜欢余华的书,他写的书太过悲伤,不知道总写这些让人悲伤的故事干嘛,喜欢看那些让人感到轻松的文章,人应该正能量一些。

我真的气死,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余华不需要你喜欢,等你有一天遭受了余华书中主角同样的境况,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写这些悲伤的故事了。

还有人一直在纠结“关心别人”这个点,说反而觉得现在的人就是过度关心别人了。我笑了,麻烦您先弄清楚什么叫关心别人。

更多的人则是像被踩了尾巴,一下子蹦起来纷纷说,自己都照顾过来,怎么有精力关心别人?我们不是冷漠,只是能力有限,很多的东西由不得我们左右;冷漠是根源问题吗?冷漠是因为苦难造成的,人人幸福自然不会冷漠。

好像这些人都把关心别人理解成了要为别人做贡献,实打实帮助到他人,这可是触犯到个人利益了,这不得大声反驳么。

真别把事情想的那么乐观,并不是要求你们实打实帮助到其他人。刀子没划到你身上,你不知道疼,这正常也无需过多谴责。但更多的人,刀子没划到你身上,你觉得这世界上不存在刀子这类物品,这就是整个民族需要提高的地方了。不求你做什么,只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看到,知道有这么回事,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这样的悲欢离合,而不是自以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仅仅表达情绪也是关心别人,愤怒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麻木和冷漠不是,倒打一耙更不是。

或者你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不能让全部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急着反驳向麻木者呐喊的人,因为有人曾被唤醒。

姜云升的歌词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人有工作 我们人人不绝望,

时代让人人有学上 却也人人不读书,

远渡重洋的学生 以为把世界认清,

却对楼下睡花坛的流浪者感到震惊,

充满优越感和自信 还认为没有过错,

大言不惭的指责对方是自甘堕落。

那个说人人幸福自然不会冷漠的,幸好您现在不太幸福,你要是幸福了,只会想要更幸福,更冷漠。

现在的人自己活的痛苦的同时,还不理解别人的痛苦。还要阻止那些帮你去理解这个世界的人。

网友@谁你便说: 文学是时代的呼吸,如果不能反映时代,那其实是作家的责任,如果呼吸都要被斥责,那大抵是病了。

他想说的应该是,大抵是这个时代病了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