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朋友圈不是微信里边的朋友圈,而是指实实在在的朋友圈子。
总有读者问我关于交友的问题,其实我老早就想写这个话题了。
因为很多人中毒太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大学里一定要多交朋友,不然就算白上了。还有这种说法,人脉决定了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一连串的“重友论”让很多人误以为,交朋友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重要到成为人生第一大事。所以从进入大学第一天就开始努力表现自己,拓展自己的圈子,竭尽全力想成为一个让大家欢迎的人。
想想都好累!
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古人说,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意思是每个人都想取悦,再多的日子都不够。
朋友是需要积累,但更需要维护。
每天活络于各种社交场合的人,也只是看起来有很多朋友。
小夕是我研究生同学,性格大大咧咧的,很会活跃气氛。和每个人都自来熟,这种性格很容易亲近女生。平时和每个人都打得火热,对每个人都好。在宿舍熬半锅粥都要平分给隔壁两个宿舍,即使每人分得的量并不多,却也算得上面面俱到了。
某个夜晚,我们一行人在校外同学家吃完晚饭回宿舍,路上聊天,她一边数着系里的人,一边说,我和系里所有的人关系都很好。
嗯,然并卵。
我一盆冷水浇给她。
对于她认知错误这一块,我很想纠正。
真正的朋友永远是极少数的那一撮,表面上大家其乐融融的也不过是要相忘于江湖。
见她依旧在一旁洋洋得意地说着谁谁谁,徜徉在自己成功的朋友圈里。
我没再搭腔。
当你的观点影响不了他人时,避而不谈是最好的办法。
就让她自己去经历成长吧。
后来系里一次评优投票,大概有十个左右的候选人,她是其中一个。周边的人都一致认为凭着她拔尖的专业能力,不错的人缘,肯定没问题的。
最后出来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
三十多个人投票,除了我们三个平时关系走得特别近的投了她一票,就只多了一票。当时我在计票,按照签到表,很多人的笔记一目了然,震惊的是其中好几个平时和她关系看起来很好的同学都没有投她。
所以她落选了。
说实话,很难消化这种结果。落选倒是其次,而是那些和她打得火热的人,投的反而是自己曾经吐槽过的某某某。
关于这个事情的真相,我们没告诉小夕,作为旁观者都很难接受,何况她本人。
几天后,她主动来问我这件事。我一直想让她清醒一点,既然她提起,就把情况说给她了。
之后,她在我的宿舍大哭了一场。
后来,小夕还是和谁都能聊。但我知道,小夕,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小夕了。
痛楚不可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如果一早就认识到,真正的朋友是不可多得的,不去讨好每一个人,最后也不会有付出和预期收获不匹配的心痛感觉。
但是不讨好每一个人,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和大多数人保持绝对距离呢?
不是的。
事实上,在交友这件事上应该相信二八法则。
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我们在社交中也应该抱有这样的心态,把80%的精力放在那20%的人身上,比如志同道合的知己,亲近的室友。剩下20%的精力,则足以应付80%的人群,比如社团认识的人,点头之交的同学。
那80%次要的人和我们每天的生活接触较少,而20%的人是直接影响我们生活品质的人。
首先照顾到那20%的人,在和剩下80%的人相处时,以平常心对待,维持基本的社交礼仪。
最后说说人脉这件事。
人脉是什么?
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一般由普通朋友发展而来。
前提是你本身有利用价值,随之而来的才是人脉给你带来的价值。如果这两个概念搞反了,将会得不偿失。
价值不匹配,不足以成为有效的资源。
就算现在你辛辛苦苦的建立了一个人脉圈,但两年之后呢?那些人做什么去了?假设他们全成了牛人,你又会是什么样?如果你是loser,不好意思,你的圈子要换一批了。只有你是牛人了,你才能和那些人保持互利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薇和马云能聊在一块的原因。大家都说她性格好,如果仅仅是性格好,那就不是赵薇了。
我们不说政治问题,首先是她在影视和商业上取得的成绩,在社会占得一席之地,然后才是爽朗的性格来锦上添花。说穿了,她只是娱乐圈中一个有成绩又刚好性格讨喜的人。
她和马云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所以才能聚在一起相聊甚欢。
所以,人脉这个东西,是你有能力,才谈得上是实实在在的消耗品。
否则,只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奢侈品。
更多文章在个人公众平台:yisi-girl
一肆有三个梦想:看很多的书,当一个作家;走很多的路,当一个摄影家;赏很多的景,然后当一个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