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不少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市场、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投入、不同的人操作,其结果截然不同?”我说其实很简单,我是方法论的拥趸,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一套科学的方法论。
所有的战略,包括个人战略,都是靠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来支撑的,而方法论的探索和实践又是最艰难的,也是最令人着迷的。无论是一个优秀的策划人还是企业家要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潮流中不断领跑,必须具备三大法宝:
第一,是要有自己的制慧权方法论;
第二,要有丰富的临床案例;
第三,要有做一个成一个的信仰。
而其中制慧权方法论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没有绝活,其他都是说法。不要在说法里兜圈圈。所谓绝活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妙有妙用。仅靠砖头瓦砾盖不成高楼大厦,必须要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四梁八柱,建筑所运用的工具箱,就是方法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声音。中国社会发展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高度压缩,中国40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发展历程;另一个是高度膨胀,虚拟经济高速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快速迭代的大环境中,一旦拘泥于西方的分析工具,就必将会犯刻舟求剑、盲人摸象的错误,甚至是南辕北辙。
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不管是波特钻石理论,还是麦肯锡7S模型、波士顿矩阵,还是特劳特定位理论,始终没有抛离工业时代的核心特征:线性、计划、以规模经济分析为基础。越是被追捧,就越有可能成为演化为僵化的套路和模板。甚至于变成一种偷懒的行为,是慢性自杀。
在我看来,掌握制慧权方法论远比掌握那些公式和模型重要得多,而制慧权方法论的最高境界是哲学,说到底就是一种动态的、复合的、辩证的、发散的思维方式,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知循环,即在现象中发现关系和结构,梳理、提炼、打磨,形成制慧权操作系统,然后再把制慧权操作系统淹没在实践案例中。是对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和应用。但要想真正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做到运用自如,在任何书本中都找不到答案,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依靠在大量的策划实践中的渐悟。
为什么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不管多么聪明,多么勤奋,终究一无所获?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不过如此,但能够超越出身和智商,最终获得成功?
秘密在于那些收获财富、健康、幸福的人生赢家都拥有自己的制慧权方法论。
对于一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发现自我。找到通向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制慧权。
对于人生,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当你赢了的时候,你要说“我运气真好”;当你输了的时候,别说“运气差”或者“差一点”,而是从技术角度去反思。人的一生,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更重要的,我们需要把自我(努力)和环境(运气)连接起来,捕捉、理解、反馈外界的刺激,主动控制自己的言行。我们需要在控制和反馈的过程中形成闭环,实现思考、行动和意志之间的整合。即树立自我、抓住对象、尊重环境、心怀目标,整理、判断、创新、决策。在不可预测的环境干扰下追求实现一个目标,最终使其成为一个人内在的一部分【系统内化】。这就是“制慧权”的价值。
作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面对两个问题:寻找自我、树立自我和脚踏实地、尊重环境。这其实是两个世界的问题: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第一,内部世界的首要难题是:自我的不充分。
我们似乎总是没有准备好:
1、知识不够,书到用时方恨少;
2、信息不够,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扩大视野;
3、经验不够,行万里路,还要历万端事,技不压身。
4、思维方式不够,理性不够;
时机也总是不对,好像总是错过最好的时机;
我们的内部世界永远不能具备最充分的要素。
第二,外部世界的首要难题是:环境的不确定。
1、未来模糊不清。分分钟在转化的世界,一切都在反转,一切正在生成。
2、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无法预计。跨界打击,不知道会死在谁的手里。
3、运气似乎比实力和努力都更加重要。草根逆袭,比如网红。
4、世界是个复杂系统。你的投入与得到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你很想努力,很想拼命,却不知道该如何发力?
找不到思考的发力点。简单说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想、能想些什么。
更是无法提出有效的问题,只能在别人的言论中、外围的背景资料里打转。只在已有的世界里打转转,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就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如何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如何在努力和运气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如何在主观和客观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一个夹心饼干,外部世界的刺激是上面那层饼干,你的内心感觉和回应是下面那层,中间还有空出来一块放夹心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柯维说的空间,是外部世界和你内心世界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让你可以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也能让你的内心世界成长和感受幸福。
在外部世界对你施加的影响以及与你内心的感受之间,应该预留一个缓冲空间。你要在这部分空间里,进行自己的决策。否则,你就活得如同惊弓之鸟。
这个甜美的空间是自由意志的起舞之地,是制慧权制造惊喜或意外的空间,这也是人生的目的和魅力所在。
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