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于娟老师,通过她的生命日记,没见过本人。她的《此生未完成》至今在案头,里面的话很多都在脑子里,过了许多遍。人生的每个阶段读读这本书,都有不同感受,当初读,感觉人生匆匆,适当的放慢脚步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名利、健康、家庭、工作这些孰重孰轻,自己要有个把握,凡事适度就好,过犹不及反倒会失去更多,特别是你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还有身边的人注视、关怀着你,所以要好好活。
但现在,我更理解这本书,从一位妈妈的视角看到了于娟老师当时内心的挣扎、坚强和乐观。
抗癌妈妈--于娟
于娟,1978年出生,山东人,毕业于上海交大,海归,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两岁孩子的母亲。2009年12月,被诊断患了乳腺癌。
学业、工作十分优秀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求学路上很漫长,出过国,攻读过博士,08年留校任教。那样的她在09年10月份被撞,不久全身剧痛,后被确诊为乳腺癌,但才发现却已经是晚期。
于娟一向开朗活泼
用生命书写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于娟都在用生命写字,告诫我们。
患病的于娟开始反省,插着输氧管,一字一字的敲击,把自己的感受和悟到更新到博客—活着就是王道。以示对健康的警醒,珍惜当下的健康,珍惜身边的人,也为了给儿子土豆留下些什么。
她对自己质疑,平常这么健康的一个人,小病都很少,母乳喂养了一年,“癌症,怎么会和我有关系?”痛定思痛。
后来,她总结: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经常熬夜、通宵学习和工作,突击作业,基本没12点前睡过;住所甲醛超标,这些在之前没看穿。
但她很乐观,“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的活下去。”
并且一针见血。
“人越是长大,越是不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越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越是会去拼命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长期熬夜,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双亲买双鞋,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
释放的死亡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一位母亲的夙愿;此生,未完成一位妻子的夙愿;此生,未完成一位女儿的夙愿。
2011年4月19日,于娟辞世。去世前两星期,是她33岁生日,儿子土豆咿呀学语,给她唱生日歌,于娟幸福的忘乎所以,泪如雨下,心如刀割。
后来,她博客上的生命拷问日志被整理出书--《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她身体力行的拷问着活着的意义。告诉大家,照顾自己家庭、工作的同时,请照顾自己的健康,不要以“为了家人将来过得更好”的名义透支健康,透支生命。别再让孩子失去母亲,让丈夫失去妻子,让父母失去女儿。
在一次采访中,问及土豆现状,于娟丈夫赵斌元说:“土豆还不了解死亡的含义,他很乖,只是知道见不到妈妈了。每当想妈妈的时候,土豆就沉默不语,耷拉着小脑袋呆呆的不说话。家人问到,才说‘想妈妈’”。听到这句话,远在天堂的于娟肯定也很心疼。
于娟和儿子土豆
儿未长大,岂敢变老,岂敢不好
于娟老师的故事让我思绪万千,尤其让现在身为人母的我不敢怠慢自己的健康,且懂得遇到事情要反省、要坚强。
儿未长大,怎敢不好。这句话,并非我所说,但我觉得它很有力量。作为妈妈,作为女儿,作为妻子,我怎么敢变的沧桑,怎么能变的不好。我只能愈来愈好。妈妈的健康关乎全家人的幸福生活。
当妈妈们劳累所及,无需硬撑,无需不好意思,可以倾述,请求家人的支持和帮忙,妈妈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怀去拥抱孩子的未来和来自家庭工作的快乐。爸爸们也一样,很多时候一个家庭都莫名的被设定男女分工,很多事情都是一人独担,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家庭需要有商量,需要有协助,需要有支持,需要有目标,需要共同分担。
生活方式有好多种,熬夜对大多数来说是最坏的那一种。放弃那些泡沫剧,放弃不必要的游戏,保证足够的睡眠;放弃胡吃海喝,合理饮食,保持健康,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明天,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学会放松,世人说的成功并不等于我们自己想要的成功,世人说的幸福也并不一定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
树妈说
总有一种如果,我们不知道,也无法假设。此生未完成,我还是一位妈妈,此生未完成,我还是一位妻子,此生未完成,我还是一位女儿。
从今天开始,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陪伴家人,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好好完成自己。
注明:文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更改,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