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子
睿妈前年为了孩子学区换房,由一个97年的一居室换成89年的紧凑小三居室,自己简单装修后就住了。虽然没有电梯,小区脏乱差,停车难,离地铁远,周围环境也差。
同年搬家的还有几户邻居,卖掉100多平米大三居室,从美丽干净的新小区被迫搬入小一半的老破小。无比怀恋从前的居住质量,住的压抑而憋屈,总想找机会搬出去,恢复原来“正常”的生活环境。
同样的环境,睿妈憋屈惯了,现在住的很满足,心中没有一丝怨怒,平静地生活着等待机会再继续改善。租房都住过那么多年,什么室友都见过,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
2 工作
睿妈今年换工作了,原来的工作强度比较大、薪资非常低、福利并不高,仿佛哪儿也占上,睿妈却坚持了很多年。换了一份工作,薪资有较大提升,工作也很简单,虽然比很多同邻人得待遇还是差的老远,但睿妈觉得挺好的,比以前好就很好。
身边有很多朋友也在换工作,但总是抱怨薪资太低甚至比以前还降低了、工作不感兴趣、老板不对胃口、假期太少或者路程太远……我想他们以前的工作一定非常不错。
因为苦过、委屈过,所以怎样都是好的。已经这么差了,不会再差,只会越来越好。
3 学区
前年换学区,因为太穷,预算太低,只能选择西城最便宜的环境最差的学校也差的直升小学。买过之后也有不少土豪朋友跟风来看过,被这里如80年代穿越版的破烂景象吓到,义无反顾地返回海淀买次新去了。
学区是西城区当时最差的学区,睿妈想在大均衡背景下,只会越来越好吧。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新的小升初派位表下来,没有坑中成为其最大的亮点。又过了没多久,隔壁不远处一个中学变成四中南校区。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学区所在的环境也异常脏乱差,搬过来住不到一年时间,经历了地下室群租关闭、小区路面改造、拆违建门面等等看得见的变化,最近又传来好消息说小区北边的平房也要拆迁了,改造成立体停车位和绿化带。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4 强度
最近几年一直非常忙碌,无论是工作、买房、装修还是孩子,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休息。有人非常吃惊于这种“强度”,多线程同时并行,晚上、周末都马不停蹄,仿佛在追赶什么。他们说这样一定非常累吧,一定过得不开心吧,都不享受生活吗。
然而睿妈并不觉得有多么不可承受。遥想当年在某省重点中学上学时,每天的节奏是5点半起床,早上晨跑早读自习,上午下午满满的课程,晚上接着晚自习一直到10点甚至11点,回寝室半小时洗漱完还会挑灯夜读。每周只休息下午半小天(当天晚上还有晚自习),吃饭以分钟计算、睡饱非常奢侈。现在的工作即使加上生活,相比当时真的算不得什么。
5 吃饭
睿妈不是吃货,对吃非常无所谓,好吃就多吃一口,不好吃吃饱就算了。这也是“得意”于该重点中学“猪食”版的伙食,不好吃且不干净,即便是吃得肠胃炎打吊瓶,然而也没有别处可以改善伙食。有时候也纳闷自己是怎么扛过去的,后来想起长征的苦,人真饿了,树皮、皮带不也吃过么,便没什么可稀奇的了。
当时正值长身体,吃好甚至吃饱却是非奢侈的,更别提什么营养丰富了。家长和自己都不懂什么牛奶蛋白质补钙的,生生错过了整个成长期,长个子就这么耽误了。所以,现在觉得随便吃点什么不都挺好的吗,至少干净,至少吃得饱呢。
也许你也和睿妈一样出生贫苦,现在过得也同样清贫。这种苦日子的确很难过,但这也是你的资本,是一种变相的财富。要如何变现,就看你如何正视过去,努力鞭策自己改变未来。
最后,睿妈想对所有年轻人说:吃过苦是你的优势,穷是你前进的动力。贫穷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思想一直贫穷,且自我麻痹,不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