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7日,癸酉鸡年三月初五,清明节前的第8天,双乳山茶场大厅从白天到深夜一直灯火通明,场长钱大贵忙的脚不落地。清明节前的茶叶是一天一个价,所以一定要趁着清明前的黄金季节尽可能的多生产茶叶,但清明前的茶树还未从冬季的睡眠中完全醒过来,长出来的茶叶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丫头,瘦瘦的、小小的,采摘起来十分不易。
清明节前的茶叶都是精制茶叶,采摘精细费时,制作精巧美观,双乳山茶场清明前主要是生产银针和毛尖两种茶叶,银针采摘时只采摘中间的一个茶芽,毛尖采摘一芽一叶。采茶工采摘银针5元一斤,毛尖采摘2元一斤,绿茶采过来后,先由技术员黄炳员进行检查,如果采茶工采摘比较仔细,是按照银针和毛尖的标准来采摘的,那就称好重量,倒在圆簸箕里晾干,在账薄上登记清楚日期、姓名、品种和斤量,便于日后结账。如果采茶工比较粗糙,采回来的茶叶混杂,比如茶芽里混进了很多一芽一叶,一芽一叶里又有很多一芽二叶,那就让采茶工先在大厅里自行清理,达到标准后再过称收购。茶叶在簸箕里晾干的同时,大贵另找了两个女采茶工进行分拣加工,对不合格的茶叶分二次加工摘除多余的叶片,或者直接放在下一个较差一级的茶叶里,等看上去茶叶大小均匀,粗细一样再进行制茶。
制茶主要分为杀青、揉捻、干燥、封装几个步骤。其中杀青最为关键,杀青主要是用滚筒杀青机通过高温转动将茶叶烘干。为了制作茶叶,双乳山茶场购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滚筒杀青机,小的滚筒杀青机主要用于制作银针和毛尖,大的滚筒杀青机主要用于制作炒青,炒青分为一级炒青和二级炒青,一芽二叶茶叶炒制成熟为一级炒青,一芽多叶和单叶混合的为二级炒青。茶叶水分晾干后,将茶叶放在滚筒杀青机里烘烤,滚筒杀青机不停的旋转,茶叶在滚筒里转动,待到茶叶变软,颜色变淡,散发一股清香,再将茶叶放在簸箕里冷却。
茶叶杀青后接下来就是揉捻造形,银针主要做成两种形状,一种是用一根针线把茶叶串成一朵花瓣取名银针精品或银针一朵梅,另一种就是把茶叶一根一根压扁烘干成形取名银针。毛尖就只是把茶叶压扁烘干朔形。烘干主要目的是定型,大部分茶叶都是用烘干机烘干,但少部分银针精品用炭火低温慢烘,费时费力,要不停的将茶瓣翻面,确保受热均匀。
制茶最后一道工序是封装。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包装,最高级别的银针精品,先将每一个茶瓣放进一个特制的薄塑料袋里,然后再将袋子放进一个铁的茶叶罐子里,一两一罐,然后两罐或者五罐一盒再用茶叶纸包装,最后将纸盒过朔。普通银针和毛尖用塑料袋包装后直接装在纸盒里,也是一两一盒,五盒或者十盒再用包装纸封装过塑,炒青烘炒成熟后直接找一个厚的塑料包装袋封装,一斤一装售卖,塑料包装上都印有双乳山茶场的图案,写明茶的名字。
清明前一直持续到端午,都是茶叶生产的旺季,只是清明前后的茶叶能买上好价钱,过了清明茶叶是一天一个价,清明后雨水充足,茶叶大量上市,口感香味也有所下降,但好在产量大,销量大,因此也格外的忙碌。双乳山茶场连大贵在内一共4个人,大贵、技术员黄炳员、技术员李杰旺和孙秀芝。黄炳员今年41,制作茶叶已有15年,是双桥镇有名的炒茶技术员,大贵三顾茅庐才从其他茶场挖来,李杰旺就是双坪村6组人,今年24岁,还没结婚,初中毕业就跟人家学炒茶,学了四、五年,3年前自己出来自己当技术员,茶场成立时他爹提了两瓶酒和烟找到村长锁柱,想到村里的茶场干活,锁柱点头后,杰旺爹又把锁柱、大贵接到家里喝了一顿酒,这个事就算定下来了。秀芝是大贵亲点的,家距茶场近,平时做饭、打扫卫生、干一些分拣茶叶的杂活,秋冬两季茶场里没人时也随时可以照应一下茶场。
茶场成立时,大贵对四个人进行了分工,大贵自己负责茶场原材料采购、茶叶销售、财务帐目。炳员负责全部茶叶的质量,主要制作银针和毛尖等精茶。杰旺主要生产炒青另外兼职巡山,每天早、晚两趟到山上巡察,看护有没有人偷茶,有没有人把牛、羊赶到茶山上放牧。秀芝主要是做饭、打扫卫生、分拣茶叶。在茶叶旺季忙不过来的时候,大贵再到村里临时雇几个女工帮忙分拣茶叶,按天付钱,这样运转下来还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