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被猫吵醒后便睡不着了,窝在被子里刷手机,刚好看到本科学姐远在美国发出的游记。小汀学姐是我从本科期间就非常钦佩的一位学姐,在院内打辩论赛出名,曾经被老师邀请过来给我们传授学习英语的诀窍。到现在,我都能依稀记得学姐站在讲台上,将种种外文报纸、期刊、广播名字都信手拈来,毫无保留地将学习英语的技巧分享给我们的样子。记得更清楚的,是她顾盼神飞,自信笃定的样子。
不知道因何契机,学姐去夏威夷呆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因缘巧合中幸运地关注到了学姐的公众号《岛上的日子》。她的文章数量不多,却篇篇都是精品。同样是游记,游新奥尔良和游古巴,在她眼中和笔下,两个地点不同的人文特色无比鲜明。打辩论的人通常视野广博,游记不止于眼前的风景,而是对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的全方位感受,以及由那些亲身体会生发出来的联想。学姐思考和联想能力很强而又文采斐然,因此她笔下的地点总令人心生向往,也不断提醒着我想要去远方的愿望。
忽然就联想起前两天shaw说,你真的非常适合和外国人打交道。你身上那种openness,对于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对于他人的接受度和温柔,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其实并不能让你的长处真正得到施展。我忽然又联想起在上海某个艺术馆结识的黑人朋友,来自马提尼克小岛上的david。某段时间我跟他说,羡慕身边人陆续走进婚姻殿堂,拥有自己平稳安静的小幸福。他的回复是,我理解你羡慕别人的心情,但是你也要问自己,他们是否有像你这样的好奇心,依然热切地渴望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其他样子?如果你依然还有那么多的事没有做,那么多的心意未达成,那么就执着地继续走你该走的路,不要徒劳地看着别人的脚印。
结束了本命年之后便正式开始觉得自己渐渐变老,而不再是长大。在我十几岁的少女时期,幻想中25岁女人的形象应该是所谓“轻熟女”,已经过了20出头的少女期,但又还没到30岁这个令人恐慌的数字,应该是活泼中带一丝优雅,逐渐走出自己的style,对人生也该有足够清晰的规划。然而,现实中自己的外在形象,自我感觉却和研究生期间无异。或许因为对我来说,radical changes即急风骤雨般的改变总是不够稳妥,从学生时期的稚气一眨眼脱胎换骨成职场女性是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只有逐渐过渡。不过谁的现实能够逃脱与理想极度不符的残酷呢,晓彤说她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是港剧中自信独立、从容大度的职场女性,一样是27.8岁 年纪, 而她却还在校园里读博,生活中最常出现元素的就是她的导师、室友、以及楼下的那只猫。
写着写着,便也不知是该欣然接受生活与期望的不匹配,还是继续给自己打气,努力赢得一个去实现自己所愿的机会。罢了,人生来便不过总是在妥协与抗争中摇摆,就让我再飘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