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包产到户后,老王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以前的大集体干的再多,都是每天记十个工分,现在这四十八亩地都是自己的,种了麦子到秋收后,除了留下一年一家人吃的粮食外,其余的都可以卖成钱了,也就是吃饱肚子还能有钱花了。
正好老王的几个孩子也都成了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一家人和和美美,辛苦劳作,秋收有了喜人的收获。村里开始集中修建居民点,老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热热闹闹的从独门独户搬迁到了居民点,有了自己一大院房子。
大女儿二女儿都是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了,可以单独住一间房子,儿子再单独一间,老王夫妻带着小的三个闺女住一间,还有一间是厨房。分了田地有了房子,还在后院修建起来羊圈牛圈,老王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住在居民点上,左邻右舍相处的比较好,队上有个高音喇叭,有啥事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还能听到一些国家政策社会新闻。老王从广播里听到了国家开始重视文化教育,每个村上都要办扫盲班。
不过几天,队里的文化室里面就摆好了桌椅板凳,队长来到老王家,邀请老王去给扫盲班上课。这让老王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学的文化终有用武之地,忧的是毕竟这么多年了,如何教这些本队里的青年娃娃呢,都乡里乡亲的,管的严了又不好。
该来的还是来了,本队小一些的孩子都去学校读书,只有已经过了学龄的亲壮年,因为以前的大集体没有条件上学,现在白天忙自家的农活,晚上到队里的文化室接受扫盲班学习。
老王光荣地当起了扫盲班的老师。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带进了扫盲班。老王从最基础的数数开始教,从一数到一百,口头数加上点数,再从“上中下”到“人口手”的认字写字,最后教地写自己的名字。
整个冬天,老王每天晚上都忙于扫盲班的事情,也是真正找到了存在感和被人尊重的优越感。晚上回到家中还要给自己的儿女开“小灶”,手把手教儿女写自己的姓名,生活好有成就感。
在扫盲班上,都是本队没有上过学的青壮年,这样的集中扫盲活动,也让这些俊男靓女有了频繁接触的机会,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都在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未完待续)
点赞后请阅瞧这一家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