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六看导员眼中的节气人生·寒露·明辨桥

韩飞

寒露节气,漫步在象征理性思考与价值抉择的文化符号明辨桥,思绪如风。

寒露时节,自然界呈现出“萧瑟”与“生机”并存的景象,树木落叶以减少能量消耗,为来年春天积蓄力量;松柏却傲立寒霜,保持常青本色。

这种“顺应规律”与“坚守特质”的辩证关系,恰是大学生理解世界观的生动教材。

寒露的核心民俗与活动,如“收秋粮”“储冬菜”“品秋茶”,都围绕“蓄藏”展开。

此刻,我们可以拒绝“虚浮”,注重“积淀”;接纳“停顿”,拥抱“成长周期”。

学习寒露“蓄藏”的智慧,不焦虑、不急躁,通过复盘反思、补充知识,为下一次更好生长积蓄能量,深刻理解“人生是一场长期主义的马拉松”。

当我们面临很多学业和人生的选择时,如“考研和就业”“学习和事务”等,都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学习能力,在辨清方向后,坚定地迈出脚步。

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树立起“稳得住、辨得清、行得正”的正确三观。

 

王海云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里首个嵌着“寒” 字的时节。当秋风卷走最后一缕暑气,它便携着清冽意韵,为天地景致晕染出肃穆与内敛,也为校园的明辨桥,镀上一层见证成长的薄光。

这座桥从不是仅供通行的石板路:初踏桥时,学子们带着课堂里的懵懂、对未来的试探,脚步声里还裹着几分青涩的躁动;待寒露的凉意漫过桥面,桥身便愈发沉静。它无声呼应着时节特有的那份“清醒”,也默默鼓励着每一位踏桥而过的学子 —— 在学术探索的漫途中,当以理性为炬,照亮前路的迷雾;以批判为尺,丈量真理的边界,始终守着不惑、不盲从的独立思考,在知识与精神的疆域里坚定前行。它见证着学子们从躁动走向沉潜,而那份不惑、不盲从的独立,正是秋凉赠予成长的一份珍贵礼物。

寒露又至,明辨桥的石板上,新的露水仍在晕开圈圈水痕,新的脚步声还在轻轻回响。只是那些踏桥而过的身影,早已从初时的青涩与试探,长成了能扛住秋凉、辨得前路方向的模样—每一步的扎实,是成长的重量;每一次的明辨,是时光的勋章。


冯云平

寒露,一个诗意满满的节气,此时,大地露珠悄然而现。寒露因“寒”而使秋意渐浓,清晨能感受到空气中携带的丝丝凉意。

寒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既可休闲也可收获。休闲可以登高、赏枫叶;收获的喜悦可看池塘边的柿子红了,田地间的稻穗熟了。沉甸甸的收成,令人美不胜喜。

校园里,寒露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明辨桥下的河水一如既往的平静,桥边上的树木,树叶渐渐枯黄,偶有一片片从树上飘落,落入平静的河面,落在校园的道路上,为校园的秋景增添色彩。

在这个秋意满园的时节里,只有珍惜时间、珍惜美好,才能不辜负这秋天的独特韵味。


朱艳玲

当寒露的晨雾漫过学校的明辨桥,青石板上凝着的露珠,恰如青春里最该珍视的清醒。这座横跨人工湖的石桥,栏柱上“明辨”二字历经风雨仍清晰。

寒露有“鸿雁来宾”的物候,候鸟南归是遵循自然的清醒;明辨桥上车来人往,学子步履匆匆,当如候鸟般明确方向——不被浮躁裹挟,不随偏见摇摆。桥面由规整的石块铺就,正如“三观”需筑牢根基:以“明辨是非”为基,在实验数据与理论知识中坚守真理;以“恪守底线”为栏,在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中保持本心;以“笃行不怠”为向,把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

露寒而心暖,桥窄而路宽。站在明辨桥上望寒露秋景,方知“三观”从不是空洞的口号:是实验报告里不造假的严谨,是社团活动中不盲从的判断,是面对选择时不偏移的初心。当寒露的露珠折射晨光,明辨桥也照亮了学子们的成长路。


张涵

寒露时节,天地清冷,万物收敛,恰如大学岁月里那些需要沉淀的时刻。

校园的明辨桥上,露珠散落在草叶上,映照着同一片天空。何为大学?大学何为?大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个个年轻灵魂在困惑中的顿悟,当青春与“大”“学”二字碰撞,四年的点点滴滴都在记录着成长的轨迹。大学之“大”蕴含着大先生、大情怀、大格局的深邃内涵; 大学之“学”在于学贵有疑、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其实都是在塑造大学生的精神高度和价值观念。在重大抉择时指引你的方向,在漫长余生中成为你内心的定力。

当你背着行囊离开这座桥时,带走的不仅是学识,更是明辨的智慧与澄澈的初心。那时,你们会成为自己的桥,连接现实与理想,走向更辽阔的世界。

 

安亚虹

寒露已至,校园里秋意渐浓,昼夜温差的拉大使季节的转换变得真切可感。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也在这片秋凉中告一段落。看着眼前这群刚刚开启大学旅程的青年,他们正如一张张纯洁的白纸,充满了可塑性与希望。

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期望引导他们快速完成身份转换、熟悉校规校纪、了解专业前景,更希望他们能像敏锐感知温度变化那样,培养出一种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与选择时,能坚守初心、独立思考、清晰判断,是比学业成绩更珍贵的成长。

“明辨桥”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期许。愿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稳步走过这座桥,走向清醒、笃定与成熟。而我们,愿成为这成长路上温暖的陪伴者和提灯人。

 

周彤

金风送爽的寒露时节,明辨桥畔的梧桐叶已悄然染上秋黄同学们的成长轨迹就像这深秋的物候变化,大学四年正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寒露三候的古老智慧给予我们启发。

“鸿雁来宾”提醒着人际交往的边界意识,“交友当如雁阵,既要团结协作也要保持适当距离”;“菊有黄华”则恰似价值观教育,要像秋菊般守住道德底线。

晨雾中的明辨桥,每颗露珠都映照着不同的世界。惟愿每个年轻人都能在经历种种之后,在这座桥上留下清晰的成长印记。

当你们走向更广阔天地时,请记住:人生如四季轮回,而这座桥永远会是你们的精神坐标——它教会你们在寒露时节的清醒,更期待你们拥有经霜愈艳的生命力。



缪航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当丝丝凉风掠过校园明辨桥,桥下碧波泛起细碎银光,桥上石砖凝结着晨露的微光。

明辨桥,桥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跨越,更是停留与思考。站在桥中央,左边是社团招新的热情邀约,右边是学业压力的无声催促;迎面是各种观点的碰撞,身后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展示……其实,我们都站在自己的“桥”上,面对无数选择。

寒露告诉我们,天气愈冷,露珠愈显清澈。正如寒露三候揭示的生命规律,青春成长同样需要目标指引、适应变化、坚守本色,在明辨是非中走向成熟,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

作为辅导员,希望同学们在走过这座桥时,能像寒露时节的露珠一样,在时代的大潮中,渐渐懂得何为值得坚守的真理,何为值得奔赴的远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