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公过孩子的压岁钱么?
您觉得哪种方式最为合理?
孩子有没有就处理方式表示过异议?
来看一个案例
11岁的儿子收到1300元的压岁钱,爸爸认为理应由他来保管,便收走了这笔钱。儿子不干了:这是长辈给我学习用的,应该由我自己支配。最后,儿子居然把爸爸告上法庭,讨要自己的压岁钱。宁波市镇海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个奇特的案件。
11岁的小武自从3岁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去年正月初二,爸爸董某将儿子接到自己家中过年,爷爷、奶奶等长辈都给了小武压岁钱,小武共得了1300元压岁钱。没想到刚刚收进口袋还没捂热,父亲便对小武说:“这么多钱你拿着不安全,我给你保管,等你回家时再给你。”第二天,父亲将小武送回母亲处,但没有把压岁钱给小武。之后,小武多次要求父亲将压岁钱还给自己,但都被父亲拒绝了。随后,倔强的小武将父亲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小武说:“我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自己会理财,今年我向灾区捐款100元,都是在这个账户里开支的。压岁钱是我的,爸爸应该还给我。”
但父亲董某却认为,压岁钱不过是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孩子的压岁钱是通过家长的财产交换得来的,不能视为是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无偿赠予。“所以,这1300元的压岁钱应该是我的。”
法院审理后进行了调解,最终判定这1300元压岁钱为小武所有,由父亲以小武名义存入银行,存单由父亲保管,存单密码由小武母亲设置,在小武18周岁生日当天,父亲要将存单交给小武。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家长态度迥异!
1 充公派:孩子的就是我的!
不给孩子,用于家庭开支。老话说得好,没有老子哪来的儿子?!不是看在家长的面子,谁会给一个小毛孩儿压岁钱呢?而且压岁钱不过是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还要给回去的,一出一进,抵帐了!再说了,孩子都是我的,他的财物做家长的有权处置!
2 保管派:我帮孩子攒着!
不会交给孩子处理,我替孩子攒着!这方面家长必须看严点,千万不能让孩子藏小金库!孩子小,意志力不强,给他那么多钱,要是花在网吧、迪厅、购买高档服装、玩具以及同学之间请客吃饭上多不好呀。交到我这儿,他就甭管了,有什么需要我会替他处理的。
3 放逐派:我不管 让孩子花去呗!
给孩子!随他花!给孩子的压岁钱就由他处置了,我完全不干预的。就是图孩子高兴,反正要给他零花钱的,这回省事儿了。俗话说,会花钱才会挣钱,正好从小培养一下孩子的消费欲,为长大后挣大钱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一举两得么!
对于现在10后的小孩子来说,压岁钱已经从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甚至是过万元。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很多家长嘴里依然还是那句话:"我帮你先存着。"
小编认为从孩子的第一份压岁钱开始,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回忆,所以给孩子特意单独开了一个账户,里面只放他的压岁钱。压岁钱的理财,独立的账户应该是第一步,金额的大小倒是其次。
账户开立了,理财的历程也就开始了。那么,压岁钱拿来买什么呢?由于从事和理财相关的工作,小编选择了给孩子购买基金!而在风险的设定上,由于主要是实现保值增值,因为对于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并不高,主要还是以货基和债基为主。当然遇到非常合适的长期投资机会时,对于权益类基金的投入也是非常有必要。
总的来说,对于现在的小孩子而言,随着压岁钱的增多,压岁钱的理财方式就越来越值得重视。而公募基金随着可投资类别不断增多,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之一。只不过想择时踩准每一次市场的轮动机会,还是非常困难。
因此,风险偏好较小的家长还是以货基等类固收为主,而愿意承受较大波动的家长,一是可以时刻关注市场,抓住安全边际较高的时候再加大权益类投资。比如2016年初,恒生指数跌至18000多点时,有业内人士回忆称,那时候的港股估值真的是太便宜了;二是买入一些市场公认的牛基,如果它们的风格、管理人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也是非常好的长期投资品种。
从压岁钱开始培养孩子优良的理财性格
6岁批发可乐赚差价、11岁买卖股票、14岁投资农场……当股市上“巴菲特迷”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时,人们是否会想到:“股神”能成为世界首富与他小时候的理财经历有什么联系?在令人眼花瞭乱的IQ、EQ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又有一个新名词:FQ,浮出水面。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家庭财富普遍缩水的情况下,财商(FQ)成为儿童教育的又一个新领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为孩子准备金山银山,不如让他们拥有理财技能。对于孩子而言,家长越是让孩子远离金钱,他就越好奇,得不到正面的信息来源,孩子难免会绕远路。不如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从压岁钱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同时传授给孩子理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