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上·王子侯表
太伟大了,圣祖的创业历程!他的后嗣继承事业,致力于扩大同亲宗室。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诸侯王的疆土超过中央控制范围,有的僭越失轨,有些同姓子弟只是普通百姓,就下达诏书给御史说:“诸侯王想要推私恩分封自己子弟城邑的,要按照法令一条条奏报到朝廷,朕要亲自审查后封赏确定其号名。”从此以后庶出的刘氏子弟也全都封侯了。《诗经》中说:“文王孙子,本枝百世”,确实令人信服(表略)
表(三)下·王子侯表
从汉元帝时期开始,无子的诸侯盛衰终始历程,难道不是天命吗!在汉平帝时期,王莽专擅朝政,虚伪地褒奖汉朝宗室,诸侯王的子孙受封为诸侯的逐渐增多;孺子刘婴时期封得更多,这些都不算正宗诸侯,所以没有收录。王莽很快就绝灭了,真是太悲哀了!
(表略)
表(四)·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自古帝王兴起,何尝不是使用辅佐之臣然后一起建成天下之功呢!汉朝建立于秦二世元年秋天,当时张楚在陈县建立政权后,派沛公刘邦率领雄俊之师,三年后向西灭掉强秦,获得汉王称号,五年后东克项羽,随后继皇帝位。刘邦称帝八年后天下太平,开始论功定封。以后直到公元前195年,分封的诸侯共有一百四十三人。
那时大的城池名都百姓人口散亡,能够登记户口的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所以大的诸侯食邑不过万家,小的诸侯也就五六百户。他们在受封爵位时要宣誓说:“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刘邦赏赐给这些人丹书之信,又歃血白马盟,并排定十八名诸侯的位次。
公元前186年,朝廷再次诏令丞相陈平尽列各列侯之功,记录在册,正本收藏于宗庙,副本保存在有关部门。这都是为了稳固朝廷根本,让其枝叶作为辅助。
以后经过汉文帝、汉景帝四五十年时间,流民全部返回,户口也在不断增长,列侯大的食邑有三四万户,小的封国翻倍,诸侯王的富厚也随之增长。他们的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其先祖创业艰难,有很多犯法违禁,导致陨命亡国,有的子孙后代被杀断绝。到了汉武帝后元年间,诸侯们靡有孑遗,法网也越织越密。所以汉宣帝出于怜悯之心,派人进行调查,找出宗庙中所藏,观览原来的名籍,诏令有关部门寻找诸侯的子孙,对那些受到雇佣的全部减免赋役,有的赏赐金帛,以便彰显中兴之德。
到了汉成帝时期,对这些人再次抚恤慰问,血缘关系稍远的则赏赐很少,只为保持不断线索。太好了,皇帝采纳了杜业的建议!他建议说:“当年唐尧凭借万国之业成就和雍之政,虞、夏率领诸侯共享无为而治。商汤效法尧舜禹三圣,以致殷商天下太平。周朝分封八百诸侯,远方辗转翻译前来祝贺。所以君主对内宽恕,乐继绝世;隆名之主,稳定将亡之国。周武王甚至来不及下车就开始施政,其施用的恩德真是太深远了。周成王观察牧野之战,照顾诸侯勤劳,明白结恩于民心,功勋光耀光于王府,所以追述先父之志,采纳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宇,爱敬务尽,命赐备厚,大孝的隆重礼节全部完备周到。在诸侯去世后,在世君主赞叹其功勋,没有百姓不对其倍加思念。甚至连召公止于树下听讼的甘棠树还不忍心砍伐,何况是诸侯王的宗庙呢?所以燕国和齐国的祭祀和周朝一起相传,子继弟及,历经多年没有间断。哪会没有邪辟侵扰,这全赖祖上尽力,加上诸侯竭力支持罢了。追寻汉朝的功臣,也都是割符世爵,蒙受山河之誓,活着时有显著名号,去世后追封谥号以彰显其功绩,赏赐也是一直不断。一百多年间世袭封侯的人逐渐消失,有的断绝失姓,有的空乏无主,只剩下朽骨孤独地处在墓中,其后世苗裔流落在街头路上,一出生就身为奴隶,死后成为无名尸骨。从原来的繁华到现在的凄凉,真让人感觉可悲可叹。当今圣主怜悯这件事情,下诏令寻访其后人,四方百姓欣喜若狂,天下无不归心。这些年过去了却没有人省察,是因为害怕议论者不思大义,只是假言应付,那样就会厚德掩息,吝啬封赏,这样就不能发扬风化规劝后人。三人为众,虽然封赏全部很难,但应当加封功劳最高者的后人。”于是汉成帝加封萧何的后人为诸侯。
汉哀帝和汉平帝时期,增加封赏了曹参、周勃的后人,这是很理所应当的。为延续其前面记载,追究其封侯本末,我排列其位次,这些都开始于汉文帝时期,以便昭彰元功的侯籍。(表略)
表(五)·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当初,《尚书》中说“蛮夷率服”,《诗经》中说“徐方既来”,《春秋》记录潞子封爵,是赞许其仰慕诸夏。汉朝建立直到汉文帝时期,有了弓高侯韩颓和襄城侯韩婴之封,虽然他们当时来自于外族,却都是本朝功臣之后。所以汉景帝想要对匈奴投降的徐卢等人封侯,丞相周亚夫极力守约反对。但汉景帝罢黜了周亚夫的建议,开了封赏先河,随后吴、楚七国之乱发生,这事就中断下来。汉武帝对匈奴和越人用兵,有功的将帅都封赏爵位,符合汉高祖时期的制度约定。随后多年天世承平,也有很多功臣良将,我整理后进行排序,以延续汉文帝之后的功臣诸侯。
(表略)
表(六)·外戚恩泽侯表
自古受命和中兴之君,必定是振兴将灭之国,振兴要绝之世,修改原来的制度,进行系列创新,然后才能天下归心,四方之政施行。《礼记》中说周武王克殷,追存贤圣,办理这些事情都来不及下车。时代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一致的。汉高祖拨乱诛暴,万事草创,忙得日不暇给,但还是修建庙宇祭祀六国先祖,寻求聘任四位隐士出山,经过魏国专门加封魏无忌的陵墓,到赵国则封赏乐毅的后人。
汉朝在行赏授位时,爵位按照功劳大小作为先后,作官则根据能力大小作为次序。各诸侯尊奉汉朝大业,旧臣相继居于要位。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国元功宿将基本全都去世。汉武帝就大兴文学,选拔隐居贤士,公孙弘从海滨普通百姓直接登上宰相之位,加宠封为列侯爵位。汉武帝又派人咨询前代之人,向耆老问计问策,寻访到周朝后人,加封爵位和食邑。从此之后,凡是宰相都要封侯。汉元帝和汉成帝时期,寻访到了殷商后人,也封为诸侯。
汉朝建立时,外戚辅佐刘邦共定天下,封侯者有两人。刘邦让封侯者共同发誓:“非刘氏不王,如果有人没有功劳,也不经过天子分封为侯的,天下人共同诛灭。”所以吕太后想要封诸吕为王,王陵当廷力争;汉景帝想要封外戚王氏为侯,周亚夫当面犯色抗上,最后还是没有办成。薄昭、窦婴、上官杰、卫青、霍去病之所以封侯,那是因为军功受爵。其余我的父亲根据《春秋》褒扬的大义,皇帝舅舅封侯的做法引自《大雅》申伯之成,到现在已成为通行做法,所以单独进行记叙。
(表略)
黄其军
作于2021年5月5日(古历辛丑年三月廿四)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